[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3)06-0055-10 对艺术的理解离不开它特定的文化与思想语境。现代艺术的发展给艺术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挑战,“艺术终结”、①“艺术史终结”②不绝于耳。在新的历史时期,“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并没有远离艺术界,而是更深层次地挑战着艺术智慧。因此,重提“什么是艺术”之问就势所难免了。但是,对某物的理解总是在一定语境中的理解,因此重提并回答“什么是艺术”之问就不能脱离艺术语境。 一、对艺术的“语境化”理解与“类艺术”概念的提出 艺术语境已经广泛使用在当代艺术研究领域,语境意识以及语境的设置,乃是在特定的限定中寻求批评的有效性的必要前提,理解某一事物离不开对某一事物所置身其中语境的自觉意识。③这种对艺术的理解可以称之为“语境化”理解,也即前提理解。在20世纪的文艺理论中,语境始终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文本中心主义的内部语境(如结构主义、新批评)、以艺术生产过程为中心的中层语境(文艺社会学)和以社会语境为中心的外部语境(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④不同的语境塑造着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处于文本中心主义语境中,就不可能关注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场景。同理,处于社会语境中,那么对文本的观察也无法做到事无巨细。 从创作而言,艺术语境同样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艺术创作语境包括现实环境和问题情境(创作,艺术家)两个维度。现实环境即客观环境,问题情境是现实环境的主观化,是被艺术家主观认定的现实环境,“它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语境范畴。”⑤艺术语境又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符号语境以及作为言伴语境的问题情境。外部语境包括创作语境和展示语境,一个是立足于创作,一个立足于传播。语境之间的一致性导致艺术作品的有效性,而语境之间的不一致会导致意义危机。⑥可以说,文艺创作绝对不是抽象的、真空的创作,而总是和诸多语境密切相关。 从艺术史角度而言,理解某种艺术同其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如中国山水画,就不单单是艺术问题。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境至少由四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哲学思想,第二是士大夫归隐情结,第三是诗文入画,第四是书法入画,它们形成了“山水画艺术的语境风格和特征”。⑦任何一个种类的艺术都包含不同层次和方面的语境因素,这些因素有的是潜移默化起作用的,比如哲学、民族性格等,有的是艺术史长期发展而导致艺术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从而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 根本上说,艺术语境是艺术赖以产生的思想氛围与前提条件。从艺术史角度而言,艺术语境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自觉性”,比如远古时期,对艺术的理解受制于当时的宗教、文化,此时的艺术还不是独立的,或从属于宗教,或者地位低下。第二阶段是“自觉性”。艺术获得独立的地位,对艺术的理解日趋成熟,整个社会对艺术有相当高的共识。比如西方在18世纪,形成了专门的学科——美学。第三阶段是“反思性”。统一的艺术理解趋于崩溃和瓦解,不同的艺术观念不再相安无事,而是相互否定、排斥。比如中国近代和西方现代,对既有艺术观念都发起了不同程度的挑战,艺术终结即发生于此。第四阶段是“自由性”,不同的艺术观念经过长期的碰撞、反思、融合,形成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理解。 从空间角度而言,艺术语境分为作品语境、血缘语境、社会语境、政治语境、自然语境、符号语境、心理语境、文化语境、观念语境等等。从当下的具体时空角度而言,中国艺术的最重要的现实语境有全球化语境、后殖民语境、消费主义(市场经济)语境、生态语境等。全球化语境引发了一体化与本土化、世界化与民族化、现代与传统、竞争与合作等的争论。后殖民语境引发的是东方与西方、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同质化与差异化、对抗与对话等的争论。消费主义语境引发了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文化与市场、精神与物质等的争论。生态语境引发的是社会与自然、开发与保护、科技与人文等的争论。 自觉将艺术置于不同语境中(时间、空间、当下时空),并强调在这种语境中的个体或群体的文化选择,对艺术的理解与实践也将不同。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迅猛发展,它们否定传统,强调原创性和实验性,常常使用新的技术,这些迥异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使得过去被普遍接受的对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越来越困难。非但如此,自人类文明兴起以来,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就从未止息,其原因在于艺术被放置的位置(即语境设置)迥然不同。于是关于“什么是艺术”这一事关艺术本体的问题的回答,可谓言人人殊。 在《什么是艺术》中共收录了28种主要的艺术观念,如“艺术即模仿”(柏拉图),这是柏拉图主义语境的产物,“艺术即真理”(海德格尔),这是存在主义的产物,“艺术即文本”(罗兰·巴特),这是后结构主义的产物,“艺术即自由”(阿多诺),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物,等等。⑧不同的哲学思想就构成一种艺术语境。 “什么是艺术”总是和另外两个问题相关,一是“什么是非艺术”,二是“什么是好艺术”?因此,艺术定义总是与艺术的区分(谱系、秩序)密切相关。传统意义上对艺术的区分——将艺术分为“美的艺术(fine art,一译“纯艺术”)”和“流行艺术(popular art)”,或者分为“高雅艺术(highbrow art)”和“通俗艺术(lowbrow art)”。人们所肯定的主要是纯艺术、高雅艺术,而对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加以贬低,但二者究竟具有何种实质性的区分呢?似乎还很少有人去认真关注,比如通俗文学在学术界仍然很流行。但是,这种“雅/俗”简单的划分“常常会将人引入歧途”。⑨因为,上述两种区分其实并没有触及艺术的核心问题,因为依据艺术施为者和接受者的道德、教养多少来界定艺术显然是外在的。那么,如何进行艺术的区分呢?F.大卫·马丁⑩与李·A.雅各布斯(11)在其《经由艺术的人文学》(12)一书中鲜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分方法——“艺术和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