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2)04-0066-07 “臣民”、“公民”、“市民”和“国民”这样的语言体系,是对政治现实的典型反映,是与一定政治形态相适应的人的存在形态。由于近年来现代国家理论的兴起,一些研究在“臣民”、“市民”和“国民”等词的使用上涵义较为混乱,从而导致了一些认识上的误解。对这些概念进行相关界定和比较,既是理解政治体系变迁的钥匙,也是澄清目前研究中混乱的需要。 一、“既无国家意识又无权利意识”的“臣民” 何为“臣民”?邓恩曾借用查理一世的话说,“臣民与主权者是完全不同的存在”[1]。在国家产生前的部落时代,每个人是部落民,或称“族民”。国家产生之后,血缘关系退居次要位置,社会共同体转变为地域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与君主专制制度以及绝对主义国家相适应的国家成员称为“臣民”,又称“子民”或“庶民”。 臣民的首要特征是君臣关系的不平等。“臣”即“臣服”、“臣属”,意味着被动地服从和受统治,“草民”、“蚁民”等蔑称即显此意。臣民社会本质上是君臣关系的共同体,是君的绝对权力和臣民的绝对从属与服从,是君的高高在上和臣民的屈辱地位。臣民没有独立地位和自主权利,只有纳税、供养官家的义务,只能服从和效忠于君主和朝廷。青年马克思曾尖锐地批判过封建专制制度的“非人”性质,指出其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即使在最开明的统治下,臣民仍然是纯粹的被统治者,没有平等身份,必须听命于专制君主的意志。 臣民的第二个特征是没有主动性。对臣民而言,国家权力表现为外在权力。第一,国家权力不属于他们,对国家事务无权参与;第二,国家权力服务于统治集团的利益,他们总是牺牲者、被压迫者、被剥夺者。因此,臣民对国家必然是疏远、冷漠的心态。历来的朝代更迭,于己而言,只有主子残暴与贤明的区别,臣民的身份是不变的。王朝的兴衰沉浮,只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与自己的生存状态没有多大联系。他们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国家,只会消极服从,不会积极参与。他们所忠诚的对象,只是自己所服从的主子,所认同的,只是自己所居住的狭隘的宗族共同体。 在“上智下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专制时代,臣民的这种地位也被普遍内化为臣民意识,即将专制统治者对臣民的蔑视和侮辱内化为民众自己的观念,使他们认同这种不平等,安于被压迫的屈辱地位,习惯于单方面的服从和效忠。没有独立意识,没有平等要求,“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这是臣民心态的写照。顺从、忠诚、忍耐是臣民的美德。消极被动、逆来顺受、怯懦畏缩、谨言慎行,不知尊严为何物,是臣民性格的特征。① 臣民意识、臣民性格和臣民道德共同构成了臣民文化。用阿尔蒙德的解释来说,就是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角色、结构、权威、规范以及自己在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于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取向以及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集权型政治体系中弥漫的都是这种臣属性政治文化[2]。这是一种具有明显奴性特征的政治文化,它往往是集权政治的心理基础。 二、“以利益为根本并最终与国家主权相结合”的“市民” 市民在中国原是一个中性概念,并不包含价值判断的因素。但在欧洲,“市民”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概念,它和以后的“公民”等是一组吊诡的概念,包含了社会历史演变所累积的多层意义。早期的市民身份包括:过城市集体生活并依赖于商品交换的人;为了摆脱奴役和迫害而进入城市自治的自由人;在社会中平等相处的人;为了争取经济权利而不惜暴力的人。[3]缘于城市,一切为了自身的商业资本、经济利益和交往自由是市民行动的本质内容。所以“市民”概念与“资产阶级”相关。多数情况下,城市市民用金钱向封建领主赎买城市的自由,并通过同封建领主订立“宪章”或特许状等形式加以巩固。因此,市民阶级本身不仅仅是在城市发展中掌握巨大财富的阶层,还包含有政治权利的意义。城市市民通过集体斗争获取城市自治权力的行为实践,增强了市民个体对城市公共权威的认同,这种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顺服,为国民国家形成奠定了重要历史前提。这种理性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从理论上规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政治思想框架。[4] 市民遵循自由主义和经济交往的逻辑,把国家视为保障自由市场有效运行的工具。对于市民来讲,个人自由是本源性价值,国家是保障性工具,宪政的任务是限制国家权力的扩张。黑格尔说,市民“都把本身利益当作自己的目的”[5]。一旦国家无法保障个人自由或者个人自由无须国家这种工具来保障,市民必将毅然弃之。这样,市民的物质利益与公共权力结合起来,财产保障成为政治参与的先决条件,这两点成为市民阶层进入并支持国家的基础。产生国民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大量的直接向国家纳税,同时又有参与国家事务愿望的那种人,就是纳税的第三等级。……民主的动力的确应该是非主非奴的自由人、国家的纳税者。[6]藉此,拥有财产但又服从国家统治的市民角色逐渐转变为“公民”,“公民”概念(英文citizen既是“市民”又是“公民”)开始成为18世纪后期的统一使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