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模式”的政治学说体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分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基础框架,由系统回答十大经典问题的十大经典命题组合而成。就其理论功能而言,则可分为“立君为天下”、“天下为公”、“天下一统”、“政由君出”、“君臣合道”五大制度性命题,以及“君主无为”、“广开言路”、“平均天下”、“孝治天下”、“法理天下”等五大行政性命题。十大经典命题将政制理论与政事理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模式化的政治学说体系。它源远流长,世代传承,贯穿古代,超越学派,堪称政治学说体系的“中国古典模式”。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8 期

字号:

      笔者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基础框架,由系统回答十大经典问题的十大经典命题组合而成。这个基础框架具有普遍意义,堪称政治学说体系的“中国古典模式”。本文简略谈一点研究心得。

      一、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十大经典问题与十大经典命题

      考察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基础框架,强化经典问题及经典命题的解读,可以超越个案研究的局限性,探寻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模式。这里所说的“经典问题”,是指一种在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意识,即在各种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献中在各种思想流派和著名思想家的政论文章中,在历代的朝堂议政中,都很容易找到的问题意识。在特定的问题意识驱使下,人们会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对各种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模式。具有内在一致性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和认识模式,势必推演出若干获得广泛认同的基本思路提炼出若干被广泛使用的理论命题,并凝聚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框架。由经典问题导出的并获得普遍认同的理论命题,可以称之为“经典命题”。经典问题及经典命题共同构成的模式化的理论框架,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总体特征。

      想要强化经典问题的解读,就必须重新思考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和解读模式,以便形成更合理的学术路径。这就涉及如何处理好现代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古代思想家的问题意识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答案之一是:系统检索各种经典文本,寻找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原初问题,考察经典问题及相关经典命题,为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提供新的学术基础。

      经过长期的研究,笔者大体圈定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经典问题的范围。就目前的认识程度而言,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有十大经典问题,即政治的本原、本体和本质问题,国家元首及政治主体问题,国家形式问题,权力结构及政权组织原则问题,政治关系问题,施政纲领问题,政治过程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社会道德教化问题,制度建设及法律规范问题。这些问题是古今中外各种政治学说所共同拥有的。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特色是:在回答经典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出一批相关的独特理论命题,诸如主要回答政治的本原、本体和本质问题的“立君为天下”,主要回答国家元首及政治主体问题的“天下为公”,主要回答国家形式问题的“天下一统”,主要回答权力结构及政权组织原则问题的“政由君出”,主要回答政治关系及其一般规定性问题的“君臣合道”,主要回答施政纲领问题的“君主无为”,主要回答政治过程问题的“广开言路”,主要回答社会公平问题的“平均天下”,主要回答社会道德教化问题的“孝治天下”,主要回答制度建设及法律规范问题的“法理天下”等。“天下有道”、“天下有德”、“天下公平”、“天下太平”、“天下和平”等命题则是对全面贯彻上述命题所达到的理想境域的概括与描述。这些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问题意识的一般特征及其回答经典问题的基本思路,堪称名副其实的经典命题。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十大经典命题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一般说来,国家与君主为何而设是一个总问题,古代思想家称之为“设君之道”。有关“设君之道”的一般结论是立国、设君、命官、施政为天下大众,通常表述为“立君为民”、“立君为天下”等。因此,“立君为天下”是一个总命题,它是论证其他经典命题的理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其他经典命题都是从“立君为天下”这个总命题中派生出来的。

      但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及其主要命题和重要范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整体性、全息性、结构性。因此,研究者切忌简单化地判定每一个命题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更不能将任何一个命题仅仅视为整个理论体系的一个局部。中国古代思想家偏好整体性思维,因而许多政治命题可以通贯乃至统摄整体,各种命题之间也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因此,在具体的思想过程中,十大经典命题都有可能被某一部经典著作或某一个思想家用作总命题,借以系统回答各种经典问题,进而论及各种经典命题。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儒家”以“孝治”为本,而“法家”以“法治”为本,却都以各自的方式回答了十大经典问题,使用了十大经典命题。这就意味着,沿着某一个命题所提供的线索,研究者可以追寻到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所有的经典命题及其基础框架。

      笔者发现:在《周书》中,十大经典命题已经大体形成。在各种内容相对完整的政治理论著作中,诸如《墨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春秋繁露》、《白虎通》、《太平经》、《五经正义》、《四书集注》、《大学衍义补》等,都系统地回答了经典问题,并在基本思路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都可以找到与十大经典命题直接相关的内容。这些经典命题共同构成一个具有完整性和基础性的政治理论框架。除少数无君论者外,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政论普遍使用了这个基础框架。

      二、五大制度性经典命题的基本思路

      十大经典命题分别侧重回答某一类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有各自特定的理论功能。就主要理论功能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组。其中“立君为天下”、“天下为公”、“天下一统”、“政由君出”、“君臣合道”侧重论说政制之道,属于制度性命题。它们共同设定了君主制度的一般法则。

      “立君为天下”命题属于“设君之道”范畴。其核心思路是:立君为公、为民、为社稷、为国家、为天下,即君主(君主制度)为国家(政治共同体)而设,国家(政治共同体)为社会大众而设,因而国家与治者(包括君主及各级官吏)皆为天下群生而设,国家的政治制度也为服务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设。这类命题旨在回答产生国家政治的原因和设立君主制度的理据,包括国家的起源、统治的本质、政体的法则、政权的职能、君权的构成和施政的原则等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相关的政治理论涉及政治的本原、本体、本质及一批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具有政治本体论的性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