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年中,教育公平、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公民教育、教学论、教育技术、教育研究方法、纪念中国书院改制110周年等问题受到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201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以下简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所刊载的学术论文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其源杂志全文转载量和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进行了统计排名,对教育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2013年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一、2012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一)栏目设置及论文分布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2年设置专栏15个,转载论文总计270篇。主要栏目有本期关注(6篇)、教育基本理论(36篇)、教育改革与发展(13篇)、德育研究(29篇)、教学与课程(32篇)、教育技术(17篇)、教师与教师教育(35篇)、教育史研究(36篇)、比较教育(33篇)、教育与经济(6篇)、教育政策与制度(11篇)、教育科研方法(12篇)、教育与管理(2篇)、教育与法制(2篇)。 (二)源杂志全文转载量排名 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的文章来源较为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其源杂志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以下选取其中的前10名源杂志进行排序。(见下页表1)
(三)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 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高校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201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文章总计270篇,其中247篇文章的作者来自高校,比例达91.5%,较去年略有下降;有7.8%的文章作者来自科研院(所),较去年比例有所增长;有0.7%的文章作者来自其他单位。就高校而言,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仍以师范院校为主。北京师范大学以31篇名列榜首,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25篇并列第二名。相较于2011年,2012年的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显得分散,在此仅对转载文章3篇以上的单位进行排序。(见表2)
就教育科研院(所)来说,论文刊载量较2011年有所上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均有文章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问题 (一)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仍然是2012年最受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策制度不完善等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宏观而言,当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集中体现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几个方面。[1]教育不公平会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首先,教育不公平导致我国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正在弱化。当前,农村学校锐减、农民子女受教育质量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名牌大学中农村学生人数明显减少,农村学生大学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和收益率不理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证优质师资的配置。努力减少大学毕业生的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非学业因素在就业中的作用,把毕业生的学业成就作为录用人才的重要参照,努力实现外在的教育结果公平。[2] 其次,有学者指出,城乡学生不平等和不公平的根源主要不在高等教育,而在于基础教育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由于城乡基础教育不平等,城乡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很难平等,就业质量和收益率也就很难公平。因此,要实现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就必须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平等,形成不同层次和类别教育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对在此政策指引下的未来教育公平的发展充满期待。 (二)教师专业发展:从政策导向到人文思考 教师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创新。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质量及专业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育政策助力教师专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在不断创新的教师教育政策引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师教育体系由独立封闭转向灵活开放、教师教育层次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4] 我国的教师教育政策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因为: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这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石;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师教育体系,这是教师教育政策的体制基础;坚持教师教育的免费性,这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核心;坚持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有限干预与规范,这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关键;坚持师范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法律保障。[5]我国教师教育体制在从单一的定向型向定向型与开放型相结合的转变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6] 其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问题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乃至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新课程的推进,都有着深远的意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