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2)03-0060-06 从完整的、科学的角度来确立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符合文学理论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并且能够根本改变我国文学理论混乱而无力的发展格局。但是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又当如何认识和检验其科学性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理论学科研究对象的明确性与独特性、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洽适性、理论逻辑的系统性、学科知识的可检验性和话语范畴的规范性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来考量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特的科学的价值功能,或者说文学理论科学性的衡量维度。 一、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每一种科学在不同的科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确立自己的存在,这首先在于它具有某种特殊的研究对象,研究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某一特殊的领域和方面,而这些领域和方面,都各有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1](P1)世界是纷繁复杂的综合体,并没有一种面对整体世界的科学。科学是分科之学,“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所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研究的”。[2](P120)独特对象的确定不仅关乎学科合法性问题,而且会带来整个学科的个性化存在,譬如方法的独特性、话语方式的独特性等。正如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指出的,以往的语言学“从来没有费工夫去探讨清楚它的研究对象的性质。可是没有这一手,任何科学都是无法制订出自己的方法的”[3](P21)。可见,科学研究存在“一种对任何学科都适用的普遍要求,即研究应当为自己的对象提出充分的定义,以便一方面保证方法上的明了和一致,另一方面向世界解释和证实该学科存在的必要”[4](P5)。要区分文学理论与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强调文学理论科学在对象、内容上的独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方法、原则等其他方面的差异。明确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这是一门学科获得自主性、独立性,进而成为科学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科科学性的标志之一。 对于文学理论而言,我们必须把它区别于思想史研究,区别于关于社会、政治、哲学、美学、宗教和文化的研究,这些研究常常被人用以代替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如果不决心把文学作为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和产物的一个独特事物来研究,文学理论的学科独立性就难以确立,文学理论也就不会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方法论。可以说,从文学理论对象的一些基本要素层面进行学科特性的探讨,具有本质论的意义。因为对象是什么,对象有何特性,理论如何建构它的对象,将决定理论本身的性质。总体上说,文学理论研究的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对作为整体的文学活动、文学现象及其产物的研究。而文学活动、文学现象、文学作品都是极其复杂的,是由诸多因素辩证统一而形成的有机系统,所以文学理论要获得对作为整体的文学的科学性认识,就必须遵循全面性的要求,只有力求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文学理论才能防止错误和僵化。 其一,文学理论对象是事实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作为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事实存在。艾布拉姆斯所提出的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等文学要素,无论其自身是否具有主观性,一旦作为对象,它首先是一种事实性存在。即使像作家的心理这样极为主观性的、难以琢磨的、甚至非理性的东西,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这一点上,文学理论与其他科学具有一致性。但文学现象又不仅仅是一种客观事实,它与自然事实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有价值性因素的,是一个以人的内在精神为基础,以文学、文化传统为负载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韦勒克曾强调,“真正的文学研究关注的不是死板的事实,而是价值和质量”。文学作品“是一种由各种价值构成的整体,这些价值并不依附于结构而是构成结构的真正本质。一切试图从文学中抽去价值的努力都已告失败并且将来也会失败,因为价值恰好就是文学的本质”。[5](P276、48)文学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这是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独特之处。 其二,文学理论对象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文学活动是主体心智与情感的交融,是心灵的想象性、创造性活动,表现主义甚至认为它仅仅是一种直觉。但是,文学活动其实是一种“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6](P121)创作过程中,“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物化过程,它应成为文学理论关注的基本内容之一,如瓦尔特·本雅明在他的《作为生产者的作家》一文中所指出的,技术是艺术生产力的一部分,是艺术生产发展的阶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还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都有着对于文学创作与欣赏方面的技术、技巧的探讨。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那里则更为突出,“手法”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成了唯一合法的研究内容。这都凸显了文学理论作为方法上的工具的意义。但是,文学理论作为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审美形式方面。文学的美是不朽的,这是确实的,理论研究需要去体验和揭示;然而有一种更加确实不朽的东西,那就是人生。对人生意义的抵达也是文学理论的要务之一,而这种抵达不是像文学欣赏那样直接感受和体验具体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理论通过体验来提供思路和路径,又在提供思路、方法的同时传达出真切的体验和价值倾向,在二者的统一过程中来实现人生关怀。 其三,文学理论对象具有主体客体双重性。文学理论以文学活动、文学现象中无数活动着的人和事作为研究对象,而同时又由人的认识活动来思考,所以,它处于既把人作为主体又把人作为客体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思维主体关于人生与世界的思考并不存在于社会的外部,主观的精神生活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也就成为整个客观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社会生活。这与自然科学的对象有很大的不同。文学中的规律、原则在被总结出来以后,必然会对文学活动产生影响:作家或遵循它、发展它,或予以突破变异,因为对已有原则的创新在文学中具有非凡的意义;读者则往往可以依据这些审美原则和规范形成一定的审美心理。因此,文学理论与文学现实是互动的,它是一种介入性的研究。由于文化的统摄作用,文学理论研究者并不能超然独立于研究对象之外,他受被研究对象的熏陶、制约和塑造,甚至本身就是研究对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