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12)03-0018-05 为什么某些国家在某些时候会对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感兴趣?[[1]]这是教育迁移①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拉普利(Jeremy Rappleye)进行日本对中国、美国跨国引力比较研究的逻辑起点。在详细考察跨国引力研究的基础上,拉普利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引力背景图(Conceptual Map of the Context of Cross-national Attraction,以下简称背景图)。 一、菲利普斯和奥克斯的跨国引力研究 (一)跨国引力研究的基本内涵 基于两百年来英国对德国教育产生的跨国引力,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借鉴案例的分析,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和奥克斯(Kimberly Ochs)提出了教育迁移的四步模型(Four Stages of Policy Borrowing in Education,以下简称四步模型),考察本国和目标国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政策。[[2]]“跨国引力”是四步模型的第一阶段。它由内在动力(Impulse)和外化潜力(Externalizing Potential)两部分组成。内在动力指“某种引发对别国兴趣的刺激物或催化剂”,[[3]]包括国内不满、系统的崩溃、负面的外部评价、经济变革或竞争、新的世界或地区格局、知识或技能的革新、政治变化等。外化潜力指“外国制度或实践中那些理论上可资借鉴的因素”,[[4]]包括指导哲学、宏观构想或目标、策略、实施结构、教育过程、方法这六个对本国教育形成吸引的焦点引力。菲利普斯和奥克斯在其跨国引力结构类型图(Structural Typology of Cross-national Attraction,以下简称类型图)[[5]]中,详细阐述了六个焦点引力的关系:教育政策的发展以其指导哲学或意识形态开始,影响着教育制度的宏观构想或目标,然后通过教育政策的各项策略,实施结构的发展,最后落实到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层面。这个过程呈单向、循环式发展,发展的过程和速度受背景因素影响很大。因此,这些焦点引力被置于本国众多的背景因素中,包括哲学、历史、文化、宗教、社会、国民性、政治、经济、民主、地理、语言学、行政管理、技术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外来的教育政策的各个焦点引力。 (二)跨国引力研究的局限性 拉普利认为,菲利普斯和奥克斯的四步模型和类型图是对跨国引力的内容进行分类的有效工具,能够帮助分析跨国引力的过程和背景因素,但是其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背景呈现较僵化。对背景的考察是菲利普斯和奥克斯跨国引力研究的核心。他们采用莫尔曼的两手策略,用一种方法研究背景,另一种方法研究教育政策发展的要素和过程,[[6]]然后将两者置于同一个空间,考察背景对形成跨国吸引的影响程度。但在拉普利看来,他们讨论的背景是既定的、静态的。而事实上,背景中有些要素相对稳定,有些则易变化,因此背景是可塑的。[[7]]菲利普斯和奥克斯提出了外化潜力的两分法,即“外国制度中理论上可供借鉴的因素”和“这些因素的内化潜能依赖于本国背景的接受性”。但是,谁来决定“哪些因素是理论上可以借鉴的”?谁来评价“背景的接受性”?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行动者的作用,“背景”成为赢得引力或失去引力的竞技场。[[8]] 2.内在动力与外化潜力关系不明晰。菲利普斯和奥克斯认为,内在动力是教育迁移形成的前提,它激励着本国改革者寻找外化潜力,以解决本国现有的、正在出现的和潜在的问题。[[9]]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顺承关系。但在拉普利看来,内在动力不一定导致对外国模式的引力。一些障碍因素会阻止内在动力转化为引力,动力和阻力相互竞技与博弈,可能构成跨国引力,也可能构不成跨国引力。对阻力的分析与对动力的分析一样有研究价值,既能明确跨国引力往往与激烈的、长期的教育改革论争密切关联,又能揭示引力为什么没有形成。[[10]] 3.概念的缺失。拉普利认为,四步模型和类型图中遗漏了两个核心概念。一是“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四步模型基于对欧洲的教育迁移案例分析,英国和德国的基础设施相对雄厚,而且两国在历史、语言和文化方面有相似性。但拉普利通过日本对中国、美国的跨国引力的历史比较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是影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二是“行动者”(Human Agency)概念。有经验的政治家、学者和媒体可以塑造能够引发吸引或阻碍吸引的背景。奥克斯也曾思考行动者在跨国引力中的作用,但其跨国引力研究中未呈现这个要素。[[11]] 二、拉普利的跨国引力背景图 根据变革的方向,背景图纵向分为两大阵营:一侧是推动改革的力量(Reform),包括改革的结构动力(Impulses)和人的动力(Reform Actors,改革者);一侧是抵制改革的力量(Resist),包括抵制改革的结构阻力(Obstacles)和人的阻力(Resistance Actors,抵制者)。结构动力和结构阻力体现着“外部世界变化”(Wider World Shifts),“改革论争”(Reform Debates)则反映改革者与抵制者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认识。这样,结构动力、结构阻力、人的动力、人的阻力四个要素形成了一个坐标体系。居于中心的是“外化潜力”,即改革者或抵制者怎样论证其观点,它将结构因素和人的因素连接在一起。下面解析背景图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