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中西方政党的现代性症候及其纠错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丽萍(1968-),女,杭州行政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24;赵宬斐(1968-),男,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 杭州 310036

原文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以新媒体为特征的信息传播的发展,导致人们的政治组织行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结成各种网络共同体,反对集权性的、等级性的科层体制,追求个人自治、分权、开放与流动的政治生活方式。这类新型政治参与主体的出现,使得西方政党在处理阶级关系、左翼与右翼政治观以及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现代性症候与不适;为了生存与发展,西方政党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现代性纠错,提出“中性化”的新政治观,倡导基层民主政治,积极推行民主政治制度的生态延伸,反对等级、线形的结构性权力,积极利用媒体提升政党形象。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11)06-0043-05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人类传播文明走向以数字化、网络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发展阶段。新媒体的到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中介系统,提供了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导致人类社会生存和交往的时空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对政党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传统政党的政治功能、阶级观、价值观以及合法性的依据,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飞速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传统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境域面临很大的风险与危机,显示出一些现代性症候,政党的政治功能、政治行为与政治过程都表现出与新媒体的时代难于融合的症状。西方主要政党为迅速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根据时代的现实状况提出一些现代性纠错方案,作为规避风险与解决危机的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共同体对政党政治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极大改变,这一改变已经渗入到政治领域并引发一系列革命性变革。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进而形成共同的利益表达和聚合并形成了网络共同体。由于网络共同体依靠网络技术的支持,具有自主性、跨功能性、良好的沟通性和组织形式的松散性等特点,是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政治控制的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使人们在感知与介入世界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的感觉”[1]。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网络共同体与政党共同体相比,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网络共同体改变着政党的结构与功能

      政党作为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政治共同体,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具有系统化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政党一经成立就具有结构的稳定性、组织性与系统性,主要用来调节国家与社会的一个重要政治工具;而作为网络时代中的网络共同体则不同,由于其组成单元的虚拟性特征、目标的多元性以及组织的松散性等特征,在组织结构、沟通交流、信息传播和价值理念等方面不仅取代和改变了一般意义上政党的一些结构和功能,而且还衍生了一些政党过去不曾具有的新政治功能,这一点需要人们给予足够关注。

      (二)网络共同体具有民间组织性特征

      网络共同体形成的背景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充分自由的结合体。网络共同体的成员是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联系完全依赖个人关系和网络链接,而不是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组织机制。因为网络共同体具有一些自愿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特征,其成员可以随意跨越功能障碍,进行聚集和交汇。他们是一些典型的“边界跨越者”。这种“边界跨越者”越来越表现为对传统政党政治设置的一些政治边界的僭越与突破,他们推崇人际团结,反对集权性的、等级性的科层体制;追求个人自治与自由,而不仅仅是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力,渴望寻求建立一种全新的享有高度自由、平等的天人关系、人我关系、身心关系、两性关系、工作伦理和消费价值观关系。他们在行动方式方面既反对代议制民主,也反对具有集权性的、等级性的政党政治。网络共同体作为民间的、非常规、体制外的自组织活动对执政党来说具有不可预期性和难控制的特点,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三)网络共同体参与场所的虚拟性

      网络共同体参与的场所是一个虚拟空间,主要表现为通过网站、电子邮件或新闻组为中介进行对话和交流实现社会互动的社会生活单位与空间。人们在网络中体验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时空,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文字、形象和声音都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除非你告诉对方或对方告诉你,否则交流对方的一切真实信息,将无从知道,所以互联网具有一种再造和遮蔽的作用,能够把人的身份随意进行修饰涂抹,这一点同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介有很大的区别,在互联网中没有设定有效的身份鉴别的功能,一组代码,一个角色符号,就可以成为一个网民身份的标识。网络成员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和虚拟化了。在互联网中,由于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民众参与渠道和手段的限制,使民众能够快速、实时地参与政治,人们可以通过电子投票、电子公告板、电子邮件、政府主页、社区论坛等有效途径和手段参与政治,使得参与成本迅速降低,参与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从而提高了民众参与政治的兴趣,促进了民众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更重要地提升了政治参与的安全感。因此,利用网络表达政治意愿成为网络政治中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其《未来时速》中预测:“未来几年中,虚拟社区建设将是网络应用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网络将极大地增加您能参加社区的数量。在以往你可能有时间加入一个邻里社区,或费心去加入一两个社会组织。而在互联网生活方式中,能限制你的仅仅是你的兴趣”。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在网络政治中,网络共同体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影响及作用将会更大。

      二、新媒体视阈中西方政党的现代性症候

      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跨越了时空界限,实现了自由流动同时又具有聚集化和弥散化等特点,导致了人类的政治行为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们轻易撇开政党共同体,依然能够对政治实施广泛而深刻的参与和影响,这种发展局面对政党政治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政党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正在改变,政党政治的“左”、“右”二元传统区分的模式也日渐衰落,作为政党传统鲜明特征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和目标纲领在数字化时代中日益表现为多维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这给西方政党造成了一些明显的现代性症候:

      (一)“阶级政党”模式的衰落

      网络共同体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与变迁,而社会的急剧分化与变迁必然带来政党之阶级基础、行为模式、体制结构以及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变化。传统社会强调的阶级之重要性逐渐衰落,较之而言的文化和价值因素之重要性的增加以及较之生产领域而言的休闲和娱乐之重要性逐渐增加。在传统意义上政党主要依据大众群体而构成其阶级基础,而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生活表现出的是越来越强的个性化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工人比例急剧减少。过去建立在阶级意识基础上的政治认同,在今天必须通过不断地适应社会变迁进行广泛地政治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