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的技术力量正重构这个时代的文明版图,以传媒化的文化语境整饬既有的文学秩序,并创生出新的文学形态。我们看到,在网络文学风起云涌的同时,由移动通讯技术支持的手机短信,迅速滋长出一种覆盖更为广泛、传播更为便捷的“网络亚文学”——手机短信文学。 “第五媒体”的文学机缘 手机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第五媒体”①,其功能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通讯服务。作为便捷而相对低廉的信息接收终端,手机在我国普及速度要快于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8.59亿户,普及率为每百人64.4部,手机网民也已迅速升至3.03亿人。② 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后,收发短信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仅2010年1~12月,我国移动短信的业务量累计就达8317亿条,2011年1月份达691.23亿条③,这样的传媒语境和信息终端模式为短信文学提供了文化和技术上的绝佳机缘。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在英国第二代无线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但手机文学的大范围兴起是在日本。2000年1月,日本教师Yoshi用手机连载的方式发表他的小说《深爱》,受到众多人的热捧,随之出现的《恋空》、《明天的彩虹》等手机小说,在日本引起阅读、下载和出版销售热潮,短短几年,以实体书形式出版并畅销的手机小说就有30多部,发行量达1000多万册。2003年3月,一家名叫FES的日本软件公司开始向移动电话用户提供“手机纯文学”服务,通过移动电话网,以连载方式配发人气作家的最新小说,用户使用手机订阅,并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与作家本人交流。1999年我国开始有了短信业务,2001年点对点短信月租费取消后,短信数量猛增,短信笑话大行其道。2002年后,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网络上诞生了一批短信写手,并涌现出许多增值服务提供商(简称SP)。2003年,我国第一部短信小说《短信情缘》面世。同年10月,戴鹏飞出版了全国第一本个人原创短信集《你还不信》,赢得众多读者关注。2004年广东作家千夫长推出了国内首部手机连载短信小说《城外》,这部60篇、每篇70字、总计4200字的小说集被一家通讯公司以18万元购得连载版权,后又被台湾一家公司以更高的价钱买断了该小说在台湾的版权,创下每字百元的商业奇迹,引发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文坛的激烈论争。同年6月,由《天涯》杂志社、中国移动等单位合作举办了“全国首届短信文学大赛”,邀请铁凝、韩少功、苏童、格非等文学名家担任评委,引人关注,于是有媒体把2004年称之为“中国手机文学元年”。2005年,中国移动开始打造“e拇指”文学艺术网,以建立创作、阅读、传播手机文学的无线网络平台,陆续开发了“手机文联”、“拇指日志”、“拇指书屋”等与手机文学相关的无线网络增值系列产品,并举办年度手机文学艺术创作大赛,手机文学已经俨然成为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次年6月,盛大文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了首届“3G手机原创小说大展”,征集优秀手机小说创意,让手机短信文学在文坛备受瞩目,“第五媒体”文学生产的风生水起让手机短信从媒介新贵衍生为文学新宠,迅速成了新媒体文学的强劲推力。 2007年,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飞信”业务,用户可将网络与自己的手机绑定向对方发送信息。这项免费开通的短信业务,不仅将手机短信息的字符从70个汉字增至180个汉字,还可以发送各种可爱的“表情语言”。后来,3G手机上网和“微博”的大量涌现,为手机文学进一步普及与完善带来新的机遇。 手机文学的三重身份 不过,手机可以“短信”,而短信未必都是“文学”。多数手机短信内容都属于实用性、工具性信息,并非都可以“文学”论之;不仅如此,手机上的文学也并非都以短信的形式出现,呈现于手机屏幕的也有非短信的文学。时下被人们称之为“手机文学”的实际包括了下列三类形态。 一类是通过手机终端阅读的电子化文学读物,这时候的手机承载的是手持阅读器功能,类似于时下市场热卖的电子书或电纸书④。这类“手机文学”只是意味着“在手机上阅读文学”,其作品并非专为手机阅读创作,而是传统文学的电子化后再通过网络传给手机用户的。手机上网后可以订阅和下载众多电子期刊、图书和文档,还可以通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方式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增强阅读体验,手机用户面对的是由强大的网络平台支持的文学(如中外文学名著)资源库、数据库,与互联网上的“文学读屏”并无二致,只不过是从电脑的“尺幅之屏”变成手机的“寸幅之屏”。在我国超过3个亿的手机上网用户中,如果有十分之一的用户有一定的文学阅读需求,就将是一个庞大的文学消费市场。有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用户数将突破2亿,同比增幅超过30%,其增幅远超手机游戏、SNS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手机等数字终端的电子阅读将是阅读的发展方向。⑤ 现在已有专门的“手机电子书”网站,其中存储有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玄幻灵异、历史军事、当代文学、生活时尚、名人官商、外国典籍、古典文学等众多类型的作品,手机用户可以在此下载,也可以在线阅读。 另一类是专为手机用户创作的手机文学,主要是原创的手机小说,其欣赏方式包括手机短信版(SMS)、手机上网版(WAP)和手机接听的语音版(IVR)等。这种针对文学需求用户有意为之的手机文学,更贴近“文学”本性和手机特性,体现了手机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2004年千夫长的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在商业上的成功,一度引发了这类小说的创作热潮,有的增值服务提供商开始吸纳写手专门创作可供连载的短信小说,甚至还有人将传统文学名著压缩成为手机段子来吸引手机用户,以扩大手机文学阅读市场。一些手机文学创作者跃跃欲试,纷纷效仿《城外》模式,信心满满地投入手机连载小说写作,迅速产生出一批手机短信小说,如《谁让你爱上洋葱的》、《大宝小贝》、《超级手机》,手机短信恐怖小说《一七七七二三五零》等。不过这股热潮并没有持续太久,究其原因在于,过去的手机,一帧页面只能容载70个字符,限制了创作者充分表意,也限定了读者的艺术期待;并且,短信版和语音版的作品欣赏成本不菲且难免受制于人,而上网版的短信文学已经被淹没在网络文学的汪洋大海中,手机上网用户不会把自己局限在短信文学的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