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教育在这一进步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文化变革、生活方式改变、教育普及与教育改革的时代,中国教育哲学是怎样与这个时代互动的呢?笔者尝试对中国教育哲学走过的思想道路进行回望,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重大问题的研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从恢复教育哲学教学开始,学者们就不是把它作为书斋里的学问来做,而是紧紧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理论思考与现实结合。教育哲学经过了历史的沉浮后再次焕发青春,通过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研讨促进了教育思想解放。 (一)教育本质的讨论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恢复高考制度、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逐步展开,教育开始面向社会主义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就是要对十年动乱中的教育思想,如“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等思想基础——教育本质问题予以深刻反思。而“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为教育本质的讨论提供了自由讨论的思想氛围。 20世纪80年代展开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是教育理论界思想自由的体现。这场大讨论首先就针对“教育是上层建筑说”展开,出现了“生产力说”、“双本质说”(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生产力)、“多本质说”、“社会实践活动说”等不同的主张。教育本质讨论具有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讨论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具有生产性,即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可以发挥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这既是摆脱“教育是政治工具和为阶级斗争服务”思想禁锢的过程,同时也是重新认识教育作用的思想前提,因而也就是教育思想解放的过程。应该说,教育本质的讨论为新时期重新认识教育作用、确立“教育为本”的地位做了理论说明和思想引导。即使在今天,我国在要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规划中,仍然是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为认识前提。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教育本质讨论,20年之后我们才看出其不足:其一,在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上,在教育是否具有商品性、教育能否产业化的问题上,教育哲学研究缺少了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其二,教育本质讨论持有一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人们专注于寻找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的“唯一”教育本质,使人们不能全面地认识教育的多重属性。到90年代末,人们对教育本质的研究更多地转向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关系的思考,在教育与社会关系上,不仅重视教育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还重视其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育价值的研究促进了教育功能认识的深入 教育本质的讨论指向教育作用的思想前提,教育价值的研究则是直接关系到教育功能的认识。我们认为,以1989年为界,教育价值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理论建设与实践上倡导教育社会价值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1989年);二是对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强调教育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统一的阶段(1989年至今)。 在第一阶段中,教育价值的理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就达成一些基本认识。学者们在对价值进行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区分的基础上,说明了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阐述了人生价值与教育目的,并深刻地指出,我们必须知道一种活动或一件事情是具有内在价值,还是具有外在价值;如果它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那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它在什么意义上、在什么程度上是具有外在价值,而在什么意义上、在什么程度上是具有内在价值。如果我们要对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为什么要如此作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就必须学会估计我们的各种活动、经验和成就在什么程度上和在哪些方面是具有内在价值或具有外在价值或者两者兼备。 在实践上,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就倡导教育社会价值。《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开宗明义地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追求的教育价值是教育社会价值,这在中国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时期是必要的。 1989年教育价值研究进入第二个阶段,学者们开始批评国家只重视教育社会价值而忽视人的价值,倡导教育的本体价值——人的价值和促进人的发展。这一讨论的外部理论环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哲学界掀起了“价值论”研究热潮,“高扬人的主体意识”、“重建人的自我意识”,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关怀人的存在等思想,都影响着教育研究。而就教育理论研究的内部理路而言,这场讨论的中心是对教育社会价值的反思,尤其是对长期以来教育政治价值的反拨,是针对我们国家注重教育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忽视人的价值而展开的。倡导其内在价值,这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表现出了教育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这一研究是90年代中期提倡素质教育的一个理论准备,也是21世纪我国提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个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