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经济价值

——关于教育和收入关系的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钱智勇(1972-),男,吉林舒兰人,副院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学术交流

内容提要:

教育的经济价值研究的是教育提高收入的原因。学校教育向受教育者传授了认知技能,并且培养了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教育所传授的认知技能对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只起到了间接的作用,而教育所培养的价值观是决定劳动者真实劳动生产率重要原因。教育层次高的劳动者之所以能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够获得高收入,是因为劳动组织看重其经过学校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0)11-0195-04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1]。我们所要讨论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无外乎三种影响:(1)书本知识;(2)心智技能;(3)情商。前两者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即认知技能,而所谓的“情商”是指学生经过学校教育所形成的影响其行为的价值观。我们所要分析的是教育对受教育者所传授的认知技能,以及对受教育者所培养的价值观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的经济价值研究的是教育提高收入的原因

      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同学历层次的工资收入是不同的。经济学家通过对教育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①,总结出教育、年龄、收入三者关系的如下特点:(1)无论接受哪一层教育,在生命的主要工作期内,收入随年龄的增长而达到最高峰,然后平稳下滑。(2)接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其收入水平也越高,达到最高工资的年龄段越推迟。(3)接受的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增长的速度越快。(4)教育水平导致的工资之间的差距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表现的越发明显。(5)不同学历层次之间收入的差异,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加大。上述五个特点,经济学家认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模式的国家都得到体现[2]。

      从上述特点我们发现不同群体之所以存在收入差别,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她)们接受的教育层次不同。在一般情况下,雇主向那些接受教育层次较高的劳动者支付较高的工资,而向那些接受教育层次较低的劳动者支付较低的工资。不同劳动者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是解释他(她)们之间存在收入差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对于如何阐明教育提高收入的原因正是教育的经济价值之所在。

      雇主是根据什么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收入的?传统经济学认为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教育——劳动生产率——收入,在这三者之中,如何阐释教育和收入的关系,就回答了教育的经济价值是什么的问题,但劳动生产率是教育和收入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因为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劳动者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这样,如何解释教育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成为回答教育经济价值的关键所在。

      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认知技能决定劳动生产率进而决定收入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假设,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单一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所谓“单一的”是指,雇主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唯一标准是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所谓“完全竞争的”是指,劳动力市场一定能出清,不存在失业);假设厂商是理性的,即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劳动是厂商唯一的投入。在如上的假设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支付工资的。

      那么教育对劳动生产率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经济学家韦尔奇的实证研究[3]表明教育从两个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一,教育创造了工人效应。教育可以通过增强劳动者的读写能力,扩大知识面,增加劳动者在劳动组织中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来提高工人的生产速度和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是配置效应。该作用主要源于教育程度较好的劳动者在决策方面的能力,即受过较好教育的劳动者可以对改进和利用资源配置进行决策。这一作用产生于对不同配置方法下成本和生产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利用这些信息制定决策。由此可见,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是教育所传授的认知技能决定了劳动生产率。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下,对教育和收入关系的描述,可以总结出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教育通过向劳动者传授知识和技能,决定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决定了劳动者的收入。

      三、激进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教育经济价值观点的质疑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起初是在一种完全理想的国度里构建了自己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这个理想国度是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单一、完全竞争的市场,厂商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支付工资的,无论供求如何变化,这个市场总会出清。然而现实世界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美妙构想,现实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工资并不是严格地按照单一的劳动生产率的原则支付的。劳动力市场一分为二: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4]。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这样的特点,工资较高,福利丰厚,工作和培训条件优越,晋升靠资历,就业有保障;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则相反,工资较低,福利较少,培训和晋升机会少,工作条件差,易遭解雇[5]。

      如果说两个经过相同教育的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但由于进入的劳动力市场不同,他(她)们获得的工资待遇也将是不同的。当具有类似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的工作机会和报酬出现很大差异时,劳动力市场就被分割了[5]48。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已经基本上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承认,两个市场的各自特点也基本得到他(她)们的认可,但是对两个市场的分割原因的解释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如果按照激进学派对分割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所阐述的教育经济价值将荡然无存。

      激进学派和其他西方经济学派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它是站在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角度上[6]。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家庭的作坊式生产转变成大规模机械化的工厂生产。许多熟练手工艺消亡,工人的劳动技能趋于一致,工人的阶级意识不断增强,形成对抗资产阶级的庞大力量。资产阶级为维护对劳动过程永恒的控制,采取了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战略。资本家在自己的企业内,把不同的劳动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又把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工作分成各个等级,工厂内部的职业结构可以被形象地描述成一个金字塔形。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是一线的劳动者,往上一层为少一些的蓝领阶层,再往上为更少的管理阶层。从金字塔的底端到顶端,不同工作职位代表的劳动生产率是递增的,资本家支付工资水平以及提供的待遇也是递增的,而吸纳的工人数量却是递减的。资本家向工人提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培训,工人通过培训、自身的努力、相互间的激烈竞争由较低劳动生产率的岗位向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岗位流动。所有这一切构成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企业内部许多职位的填补,完全是由企业内部工人的向上流动来完成的,不受外部竞争压力的影响,所以把它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大多数新的劳动者只能从金字塔的最底层进入企业,较高层的工作职位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来填充的,而不受外部劳动力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对于内部劳动力市场这一词条,“除非望文生义,一种通过内部晋升填补工作空缺的行政过程没有市场过程的任何特征”。[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