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与消闲”专栏 ——主持人的话 我们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文艺乃至整个文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变化就是文艺乃至文化的消闲娱乐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更“忙”了的同时,也更“闲”了。他们的空间自由度大了,时间自由度也大了——他们的“闲暇”多了。 据统计,1980年我国每人一天24小时,扣除工作、睡觉、家务劳动,有效的闲暇是2个小时零21分,1992年增至4个小时零48分。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以来,闲暇更多。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这段“闲”时光(即如何“消闲”)”,这是摆在每个老百姓面前的现实问题。在紧张劳动和工作一周或一天之后,他们要轻松一下,娱乐一番,他们要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他们要看电影、看戏、看画展、听音乐、看电视、读小说……这时,文艺的消闲娱乐功能派上用场了。于是,近年来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报纸副刊特“火”,各种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的随笔,散文大量发在这些副刊上;电视台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快乐周末”、“东芝动物乐园”等等,电台的“今晚八点半”、“午间半小时”等等倍受青睐;相声、小品、曲艺等,深受欢迎,一场文艺晚会如缺了相声、小品,那简直提不起神来;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从来没这么多观众…… 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观众和读者对文艺的如饥似渴的需求面前,面临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观众的口味越来越讲究、越来越挑剔,他们也越来越“自由”地对待文艺作品。他们喜欢的,就爱不释手;不喜欢,就把你甩在一边,才不买你的帐呢。你如何适宜读者和观众?象“四人帮”那样强迫人们看样板戏,不可能了;靠政治和道德说教,不灵了。唯一的办法是使作品具有艺术魅力,吸引人,抓住人,勾魂摄魄,使人不看则已,一看即不忍离去。必须增强作品的审美愉悦性,必须使观众和读者身不由己地投身审美娱乐之中,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得到提升。这样,文艺的消闲娱乐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文艺的消闲娱乐性问题几乎涉及所有艺术门类和大众文化传播媒体,既表现出适应公众多方面鉴赏需要的积极作用,也出现了某些不能不予重视的负面问题。消闲娱乐,看似细事,却关系到千家万户、三教九流、妇男长幼,更与道德风化、乃至社会稳定有关。理论批评界对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看法,甚至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争议;但总的说来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明晰、坚定的理论引导。有许多问题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如:怎样看待文艺的消闲娱乐功能?它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诸功能,特别是“教”与“乐”之相互关系有什么新变化和新特点?人们对文艺的需要有什么新趋向?怎样评估“玩文学”的提法?文艺有无可把玩性?会不会导致“玩物丧志”?如何掌握它的分寸?如何提高消闲娱乐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味?等等。下面刊发诸位学界同仁的短文,对以上问题各抒己见,敬请广大读者一起参加讨论。 现实·历史·品味 ——当前文艺的娱乐消闲功能之我见 一、现实的需要 文艺具有娱乐消闲的功能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定律,古罗马的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说:“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百人连为古罗马武装部队的单位——引者)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尽管贺拉斯是古罗马帝国的正统理论家,他在指出文艺在“劝谕”作用的同时,仍强调“乐”的重要。毛泽东强调“文艺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但他也讲文艺的“消愁破闷”的作用,他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毛泽东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同时十分关心他的失去了丈夫的儿媳刘松林,1959年,刘松林大病,毛泽东写信用李白的诗鼓励她:“你身体是不是好了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连雪天。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以起消愁破闷的作用。”(《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第83页)我长期持这样一个看法,文艺的本质是审美的、娱乐的,战争时期把文艺说成“武器”,是文艺的功能性借用,并不表明文艺的本质特征,就象我们的牙齿,它的基本功能是咀嚼,但在与敌人进行肉搏时,也可以用它做武器,把敌人耳朵什么的咬下来,这是功能性借用,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在和平时期,文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它的本性:审美、娱乐、休息、消闲…… 上面是说娱乐消闲作为文艺的功能之一是大家的共识,那么为什么现在又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现实生活重新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首先是与过去相比,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特别是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人们除睡觉、吃饭时间之外,除那些特殊的工作族群外,据有的社会调查机构的说法,普通的大众在一个星期里起码也有五十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如何来打发这么多时间,对大家来说成了一个问题。当然,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安排,但通过文艺的欣赏以娱乐消闲是许多人的选择。既然是娱乐消闲,大家就愿意看一些通俗的、轻松的、幽默的、微微有点刺激性的东西,而不愿看那些板着面孔教训人的东西,不愿看那些太沉重的东西,也就很自然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群众有这种需要,难道我们能让人民群众失望吗?这样文艺的娱乐消闲功能就更突出了。这个道理周恩来早在1961年就说过:“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朱德同志说,“我打了一辈子仗,想看点不打仗的片子”(1961年6月19 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的讲话》)这个道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群众有了闲暇的今天,就更明显不过了。所以,文艺消闲娱乐功能的突出,是现实的需要,大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