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作 者:
张炯 

作者简介:
张炯,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张炯,男,福建福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原文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既吸纳了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代的西方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又根据当时的文艺实践而总结产生。它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30年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1920-1949年,特点是从部分观点的介绍到走向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并逐步与中国文艺实践的经验相结合,高峰是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二个阶段是1949-1978年,特点是在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突出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并开始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科书;第三个阶段是1978-2009年,特点是高举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旗帜,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做了更深入全面的工作,为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作出新的努力。这期间受到过“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和干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涵极其丰富,可分为本质论、创作论、功能论、生态论、批评论等方面,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为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今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实践;二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传媒包括网络文学的发展和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历史条件的变化,都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必须面对并作出回应。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425(2010)05-0019-13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世界地位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60余年,当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和易帜后,西方有些学者曾欣喜若狂地宣布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资本主义的最后胜利。而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惊慌,唯独社会主义的中国风景独好,人们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价值。在欧洲许多国家,马克思的著作被一再重版,甚至脱销。

      事实上,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学术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而且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改造世界也改造自身的革命指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文艺的指针。

      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应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德国的康德、黑格尔和歌德的美学思想有批判继承,对德国和法国启蒙思想家莱辛、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古希腊、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美学思想也都有继承。他们本人还十分爱好文学,读过许多作家的作品,对文艺实践有深刻的了解。荷兰学者弗克马和易布斯在他们的《二十世纪世界文艺理论》一书中,把当代世界的文艺理论梳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流派,如他们把俄国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和捷克、法国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以及符号学理论等,都归结为受到瑞士索绪尔语言学影响的科学主义;而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归入人文主义学派。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介乎两派之间,或者说是批判地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传统,并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艺理论。在他们的视野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外,还包括被我们今天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如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还有英国的伊格尔顿和美国的詹姆逊的理论。作为西方的学者和后现代主义的阐释者之一,弗克马等也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性和世界影响。

      应该说,在今天世界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个巨大的存在,并且随着学术研究的进步和文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和丰富。它不仅在世界文艺理论界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建设中,无论对党的文艺政策的制订,还是对文艺家的艺术实践,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有人曾考证,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文章见于1900年。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其开初的文章还停留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宣传上,包括鼓吹文学革命的文章,后来才有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的介绍则在1920年之后。

      近90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20—1949年。这时期的特点是从介绍部分的观点到走向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并逐步与中国文艺实践的经验相结合,高峰是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1920年代初,李大钊、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沈泽民等共产党人都有运用唯物史观和反映论来论述文艺问题的文章发表。萧楚女的《艺术与生活》一文,强调“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沈泽民的《文学与革命的文学》一文,主张诗人应是革命家,应深入工人农民的生活。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理论主张中,茅盾编译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不但用阶级论的观点分析了欧洲文学史,包括对当时苏联的重要作家提出评价,还对无产阶级艺术作了界定,对文艺创作的过程和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了阐明。这是茅盾翻译和改写的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著作,过去没有受到重视,实际是一篇重要的文章。如他论述文艺创作的过程时说:“新而活的意象,在吾人的意识里是不断的在创造,然而随时受着自己的合理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取缔或约束,只把那些美的和谐的高贵的保存下来,然后或借文字或借线条或借音浪以表现之。”这应该是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的说法。

      在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瞿秋白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比较大。他与后来的左翼文学家的重要区别是,他不仅用4年之久的时间对苏维埃俄罗斯进行考察,会见过卢那察尔斯基和马雅可夫斯基,还聆听过列宁、托洛斯基的讲演。1933年4月他署名“静华”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发表,在我国第一次通过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分析,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和典型的理论。他关于大众文艺的多篇论文更相当深刻地论述了大众文艺问题,并强烈呼吁和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建立对文化特别是对大众文艺的领导权。这与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关于无产阶级应从法西斯手中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相似。他还对革命的大众文艺的内容与形式、语言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他主张革命的大众文艺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题材,在探索新形式的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的旧形式去表现新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