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I206.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0)02-0178-13 网络文学,这个从山野民间和技术丛林走出来的“野路子”文学,经过了无人问津的草创和备受指责的抗争后,如今似乎有了“咸鱼翻身”的迹象。尽管对它的存在和价值仍有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声音,但这个“草根庶出”的边缘文学族群开始被主流文学接纳和认可却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强势的文学传统终于从“招安”的门缝里给网络文学递上了一束示好的“橄榄枝”,一部分网络写手也开始走上皈依之路。这已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征兆: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是主流文坛对网络文学的第一次正视。2008年底,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共同主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启动。由传统文学期刊编辑及评论家担任主要评审委员的评委会,经过半年多的工作,最终评审结果揭晓,《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等10部作品被评为“十佳优秀作品”,而《尘缘》、《紫川》等10部作品被评为“十佳人气作品”。尽管对“盘点”的结果存在一些争议,但这次大规模的“盘点”已远远超出“清理家底、检阅阵容业绩”的含义,它是10年来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最直接和最有深度的一次对话,也是代表文学传统的主流媒体对网络文学的第一次正视和关注。正如“盘点”活动的终审评委、文学评论家白烨所说,这次评选活动,从初审到复审均采用传统文学视角和尺度,“意义不在于评了谁,把谁漏了,而在于主流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相互接近和了解。”[1] 有网络写手华丽转身,被吸纳为作家协会会员。先是2005年中国作协吸收安妮宝贝、张悦然等“双栖”身份的作家入会,她们既是网络写手又是传统作家。2006年,长沙市作协一次吸收了“匡瓢大哥”(网名)等18名网络写手加入作家协会,一时引起广泛的争议——作协一直被视为文学的最高殿堂,而网络写手没出书就“跑步”进作协,作家真就那么容易当吗?难道有作协招安网络写手就该低头?2009年,湖北省作家协会对入会细则进行修改,明确规定了网络写手申请入会的条件,首次从体制上肯定了网络写手加入作协的资格,有人说这是“向网络写手主动发出‘英雄帖”’,在全国引发一阵热议。2009年6月,烟雨江南、晴川、酒徒等11位网络写手被推荐新增会员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是中国作协作为最高官方代表对非正统作家和草根文化的正式认可。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十分宽容地建议:作协应改进吸收会员的办法,注意到网络作家的存在,如果实际水平够,就可以考虑吸收为会员。 还有,代表主流文学的主流声音开始给予网络文学以积极客观的正面评价。2007年10月,由中国作协主持评审的政府最高奖鲁迅文学奖,授予了网络文学理论专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欧阳友权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可以看做主流意识和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首次高调褒奖。2008年以来,已有众多文艺界高层领导和一批知名作家、理论评论家对网络文学表态予以肯定或褒扬。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认为,网络文学创造了新鲜的词语和充满活力的语言方式,它的兴起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2]。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指出:网络文学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登上文学舞台,它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蕴涵缺陷和矛盾,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与震撼。网络文学具有超前的传播能力、无门槛的发表自由和作者与读者的交互性,独具特色的语言,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它独具魅力[3]。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说:“网络文学是值得高度重视的新的文学现象。……对网络文学,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另一方面要培育,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无论是按字数还是按篇计算,网络文学作品已经超过当代文学60年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数量总和,网络文学的大发展,不仅在中国本土以极大的速度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受众群,增加了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而且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写下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浓墨重彩的一笔[4]。作协当家人口径一致的这些温馨评价传递了一种鲜明的信息:网络文学不仅正为传统文学所接纳,也开始被文学主流意识所重视、所期待。 从被正视到被重视的网络文学,除了日渐被接纳、被认可外,其与传统文学的相互渗透和彼此交流,可能对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乃至对建设繁荣的当代文坛更为重要。这也有几件引人关注而又意味深长的事。譬如,博客和随后微博客的出现,使得一部分传统作家有机会通过开博进入网络,体验“触网”的乐趣,让网络写作成为一种主体的自觉行为;2008年10月,包括海岩、周梅森在内的18位知名作家与起点中文网签约,将他们的作品拿到网络上首发,它标志着专业作家开始成规模地介入数字传媒和网络文学写作;被誉为“青年作家摇篮”的鲁迅文学院吸收网络作家学员入院学习,已成功举办两届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帮助网络作家剖析作品、提升创作水平;文艺界的第一大报《文艺报》与盛大文学合作开辟了网络文学评论专栏,以打通纸质文学与网络文学的通道,改变二者互不来往、互相观望的格局,创造更多交流和互补的机会;各级作协相继成立网络文学社团组织,举办网络作家作品研讨会,有效促进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网络创作与文学理论批评的沟通与互动。还有,2008年9月,起点中文网举办了“全国30省(区)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30位省级作协负责人在网络上摆开长篇小说“擂台”,这种由一定圈子的一群人共同完成的开放式写作使传统作家感受到网络的巨大魅力,而这场史无前例的网上“对决”,让原本泾渭分明的传统作家和网络文学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主流文化对网络文学的回应。此外,晋江原创网作者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表明优秀的网络文学同样能“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网络版权维护、数字化阅读、网络作品版权输出等方面采取积极维护、有效管理、鼓励发展的态度,为网络文学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入围作品授权起点网络传播……恰如评论者所言:“当代文学经历的‘网络洗礼’,既能使陷入瓶颈的传统文学获得重现辉煌的机遇和力量,亦能使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提升审美与文化素质。”[5]不断走进现实的网络文学和不断走进网络的传统文学,终于从观望、对视走上了解、交流、融通和互渗互补之路,这对于整个中国文坛来说,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