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语境与21世纪中国文论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0

原文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都市化进程既是理解与确定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坐标,也是引发当代一切理论问题与学术研究转型的总根源,构成了中国文论在21世纪延续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与时代背景。对都市人精神、情感与心理问题的关注,不仅体现出城市发展进入到以人的精神为本这一更高层次,同时也为当代中国文学学科以及美学、文艺学等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研究对象与领域。在都市刺激与传统温床的共同作用下,人们特别容易形成对都市化进程的逃避倾向,其后果是直接丧失了文学对都市世界的反映、认识与批判功能。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社会与文化理论与西方城市社会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的先进观念与科学方法,可以为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发展奠定总体性的理论框架与价值理念,以及在许多方面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与工具。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0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0)02-0144-06

      一

      关于中国文论在21世纪的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结合我们的时代背景去认识、思考与判断。这需要对我们生活时代的本质有清醒的理性认识以及总体性的宏观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为更深刻地理解其发展的具体内涵,并为其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当代,最能反应时代本质与最具全局视野的无疑是席卷全球的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迅速展开的当代城市化进程,是当今世界在各方面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根源。当代城市化模式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特点。按照一般的分类原则,城市化主要包括城镇化、城市化与都市化三种基本形式,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知识化、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标志的“都市化”模式在当今世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都市化进程中,由于、“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以及与之有家族类似性的“国家首位城市”与“国家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与“区域性城市群”分别集中了全球、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本,直接决定着“城市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经验”的生产过程,因而恰好构成了“影响环境和社会变化”的核心性机制。在这个意义上,“都市化进程”比通常使用“经济全球化”更能再现当今世界在形式与本质上的深刻变化,同时,这也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与文化建设最需关注的现实景观与国际背景。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都市化”模式,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与英美传统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差别。其原因可从两方面看,首先,尽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高,是在一个很低的起点上开始其都市化进程的,因而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中国离“都市化”进程应该是很遥远的;但事实恰好相反,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城市与都市群的风起云涌、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源向都市空间的迅速与高密度集中、中国都市群自身进入良性发展态势、辐射与带动力的提升,以及“十一五”规划的政策导向等,向人们表明的是中国正在迅速地步入都市化时代。其次,在现代化的金融、交通与信息技术影响下,当今世界在整体上已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都市化”趋向。都市化进程尽管直接起源于为数不多的“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但其辐射与影响却早已跨越了洲界、国界与地区边界,并从经济社会领域一直蔓延到精神生产、文化消费、审美趣味等方面。对于中国而言,不仅不可能远离或回避如狂风暴雨的都市化进程,惟其农业人口基数巨大、城市化水平起点低,也包括国际环境的异常复杂,使我们这一新的历史征程变得更加泥泞、艰难与苦痛。在这个意义上说,都市化进程已构成当代一切理论问题与学术研究转型的总根源,只有置身于这一伟大的时代背景中,才能正确理解与确定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坐标,并为中国文论在21世纪的延续与可持续发展找到最重要的参照系。

      二

      按照城市社会学的一般看法,城市化进程最直观的表现是人口迁移,而深层则是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文化、精神等方面“从乡村到城市”的巨大变革。这也是都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则在于:一是人口迁移的数量与规模急剧地扩大;二是呈现出以大都市为中心的不均衡发展态势。由于大都市在空间与资源上的有限性,直接导致了都市人在“觅食”与“筑巢”等方面的斗争日趋酷烈,并使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病”与“城市问题”在都市化进程中变得更加严重,这是各种已有社会矛盾迅速升级、新的社会与文化问题不断激增,以及都市人精神生态与心理健康越来越恶化的根源。由此可知,迅速的都市化进程既是中国社会失去固有平衡的直接原因,也是影响中国建设更高层次的先进文化的主要障碍,深入分析与阐释它对社会、文化与精神生态的影响,可以为中国当代文论发展找到一个重要的现实背景。

      首先,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重大问题一样,人的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仅世界人口总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还在于都市化进程直接解构了速度相对缓慢的传统人口迁移模式,使当代人口在空间分布上越来越集中与不均衡。世界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如有关统计表明,全球人口1999年6月达到60亿,大约是1900年的4倍、1960年的2倍。更严峻问题则在于人口在城市与大城市的过度集中。有关统计表明,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不过1%,1900年为13.6%,1950年增加到28.4%,30年以后迅速增至40.9%,至1998年,47%世界人口都已居住在城市地区。这样大规模人口的城市化或都市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体系陈旧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其所造成的压力与带来的严峻挑战是可想而知的。

      像中国这样人口大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世界上既是史无前例,也很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城市社会学研究表明,城市中食物、住所、卫生设施、医疗保健和职业的紧张,包括更加恶化的城市问题,如欲求受挫,疾病流行,营养不良,犯罪率上升,街道混乱不堪等,多是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即城市化速度过快或“过度城市化”而引发的。而都市化进程作为城市化的升级版本,则使更多的人口集中于中心城市或大都市,其所带来的空间、资源、就业、卫生、犯罪,以及各种精神压力与心理疾病,也将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原则继续攀升。这是乡村失去传统的宁静与平和、中小城市被打乱往昔的节奏与秩序,以及大城市越来越拥挤、烦躁、永无宁日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必须直面的感性对象与无法回避的现实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