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学位是一种专业性学位,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获得很大发展,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当前的中小学校教育情境已经跟十多年前大有不同,最初的制度设计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实践中遭遇的问题,随着新的问题的出现,原有的课程设置也需要做出新的审视和调整。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针对教育领域而开设的专业性学位,其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懂理论、重实践并且可以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高水平师资。教育硕士学位的根本,就在于它是一种专业性学位,实质上是一种高度重视实践性的学位。专业性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1]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其“专业性”,或者说,是“教育专业性”,这决定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定位,也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及其实施要求。 课程设置对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意义重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设置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并反映了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宗旨。课程设置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对课程要素进行的选择和配置,体现为学校中的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及其课时分配比例关系等。课程设置主要涉及这样几个主要问题:课程类型或科目有哪些?不同的课程类型或科目有怎样的教育价值和地位?不同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课时如何分配?等等。显然,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基础,是课程思想和课程目标的体现,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及为学习者提供怎样的发展机会。因此,专业性学位教育与学术性学位教育的不同,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来,即: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体现其“实践性”而不是“学术性”。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维护教师的职业特性、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具有现实的意义。 但是,建立规范的、真正体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殊性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参与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均参照1996年制定的参考性培养方案,十多年来这一方案并没有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而进行修订。特别是随着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给基础教育的实践带来很多的困惑和难题。显然,作为一线教师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员在学习需求上跟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新的需求,需要在既定的课程设计框架内做出调整。对此,国内学者有不少的研究,很多研究都对当前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譬如,有学者指出,“外语课程比重偏大,且应用性不强;课程理论灌输多,针对实践的研究少;学科交叉课程存在不足”;[2]有学者指出,“课程内容脱离基础教育实践,实用性不强,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单一等问题”;[3]还有学者指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强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共性,淡化了研究方向的特色;强调教育基础理论机构上的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外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过大”,[4]等等。从这些结论来看,我国现行的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需要深入探究其根源,由此提出改进的举措。 二、研究设计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描述和判断,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研究对象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通过抽样对部分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二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结合问卷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我们又对部分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了访谈;三是现行培养方案,主要是对北京师范大学主要专业方向的教育硕士实际开设课程进行了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主要运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采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质量标准研究”调查表对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采用5点量表计分方法,从“非常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5、4、3、2、1进行统计,理论中值为3,表示“一般”。被调查者主要是2007级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选取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作为样本学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8%。问卷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其次,本研究还采用了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教育硕士导师和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访谈。还有,本研究采用了文本分析法,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分析了教育管理专业、语文教育专业、数学教育专业、外语教育专业、物理教育专业、化学教育专业和历史教育专业共7个专业的实际课程设置情况,并将其与各专业的参考性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比。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其课程设置应该是重实践的,这与学术型学位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这一观点,被调查者有着高度的认同,普遍认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来自一线,而且毕业后又回到实践岗位,因此课程设置必须重实用、突出实践性。他们认为,“重实践应该指课程设置对学习者的实际工作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为了体现实践性应该开设与中小学联系更密切的课程”,“应该结合中小学具体教育教学的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实践性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应该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等等。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访谈也得出了相似的观点,例如,“应突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开设的课的类型、课时分配、涵盖的内容等,这些方面都要符合教育硕士培养的特点”,“要体现实践性,需要从课程、教学、论文选题、导师指导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做出改进,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