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罢市”,主要表现在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的终止商业交易活动①。除了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往往还因政治或社会因素所导致,但又通过经济手段而表现意志或意愿的行为。唐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②逐渐形成,不断壮大,有关“罢市”的记载逐渐增加,从最初的表达意愿转向更多的是为维护权益、争取话语权的有组织的举动,唐朝应该是关键的转变时期。官府的抑制、剥夺等政策和措施激起了他们的群体性抗争,从“罢市”这类非暴力抗争,演变成大规模的民变,往往采取群众性的非武装暴力活动。这一历史过程是商人、市人以及后来形成的市民阶层在维护经济权益中自我意识崛起的表现,也是他们争取更大程度的话语权的体现。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唐朝出现的“罢市”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商人(市人),自秦朝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拥有的自主话语权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桑弘羊这样的大商人出身而执掌财政,出任汉武帝朝的大司农,也并非是代表商人群体的利益说话和行事。抑商、限商、轻商、贱商的种种政策和措施不仅直接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商人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长期徘徊不升。不过商人群体并没有沉默不语,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意愿以达到维护自身的权益目的,“罢市”正是市(人)民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方式。 一、“罢市”:民意的伸展与价值判断 唐朝以前,由于官方规定的商品交易活动被限制在“市”区,因此商人又被称为“市人”。此外,市人也包括在市区内从事手工业生产和销售的亦工亦商的工商业者。工商业者的罢市行为很早就出现了,不过,引起“罢市”的缘由早期很多却与经济权益受损并无直接关系。 《管子》中,已经有关于“罢市”的记载,“(齐)桓公曰:‘五衢之民衰然多衣弊而履穿,寡人欲使帛布丝纩之贾贱,为之有道乎?’管子曰:‘请以令沐途旁之树枝,使无尺寸之阴。’桓公曰:‘诺。’行令未能一岁,五衢之民皆多衣帛完履。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其何故也?’管子对曰:‘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播,麻桑不种,玺(四库本作“蚕”)缕不治。内严一家而三不归,则帛布丝纩之贾安得不贵?’桓公曰:‘善。’”③。《管子》中提到的“罢市”,显然指的是放弃经营与交易活动而沉迷于享乐的行为,与本文准备探讨的主题似乎无涉。但是,也说明,“罢市”举动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生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后世对这类的“罢市”有更多的记述,如唐咸通年间(860-874),懿宗为爱女同昌公主送葬,场面奢华,声势浩大,“京城士庶,罢市奔看,汗流相属,惟恐居后”④。南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周汉国公主得旨,偕驸马都尉杨镇游览杭州西湖,泛舟湖上,“倾城纵观,都人为之罢市”⑤。这里的“罢市”,目的是为了看热闹,商人和市民都顾不上做买卖了,其实是烘托一种盛大、热闹的场面。 由于“罢市”上升到一种代表民意的价值判断,于是当时很流行的墓志铭、神道碑、祭文、行状等文章中常常用“罢市”一词表达传主深受民众爱戴的程度。如张九龄《为吏部侍郎祭故人文》⑥、李邕《左羽林大将军臧公神道碑》⑦、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⑧、独孤及《福州都督府新学碑铭并序》⑨、杜黄裳《东都留守顾公神道碑》⑩等,都用“罢市”来歌颂传主。这里用“罢市”作为修饰用语,只是表达一种“民意”,是否市民真的对传主的离世表示惋惜悲痛,是否有“罢市”之举倒是其次了。我们并没有见到史书上对上述文章中的“罢市”有专门记载。《旧唐书》上出现了唯一一次“罢市”的记载,是市民为经济利益受损而举行的“罢市”(11)。《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次“罢市”的词语,有21条是使用在为已离世人撰写的神道碑、墓志铭、行状等中。 唐人的诗歌亦如是。岑参做《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之一》: 盛德资邦杰,嘉谟作世程。门瞻驷马贵,时仰八龙名。 罢市秦人送,还乡绛老迎。莫埋丞相印,留着付玄成。(12) 挽歌是为裴冕而作。 雍陶的《哭饶州吴谏议使君》: 忽闻身谢满朝惊,俄感鄱阳罢市情。(13) 诗中描述的“罢市”场景,我们同样在史书中没有见到相应的记载。从确有其事的行为到被使用为溢美褒扬的修饰词语,说明“市民”一词具有广泛性,成为城市民众的代名词。他们的向背和价值认同已经越来越受到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 二、“罢市”:表达政治取向与维护经济权益的方式 唐朝以前,记载市人通过集体“罢市”的行为表达某种意愿,与经济利益有关的很少,比较常见的是集体表达某种价值判断和政治取向。目前见到比较早的是西晋的一条材料。据《晋书》记载,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嫉恶如仇,刚正清廉,“南州(14)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15)。这是用停止正常的交易活动,市民集体表示对他离世的哀悼悲痛之情,而之所以悲痛,似乎没有记载他给市民谋取了什么利益,只是因为他疾恶如仇,刚正廉洁,因此,罢市表达的应该是一种价值的判断。东魏元悰“以兴和四年(542)十一月廿日薨。工女停机,商人罢市,设祭满道,制服成群”(16)。唐朝史书中,为表示对去世某人的哀悼而举行“罢市”的记载更多了。唐朝陈州人赵珝,世为忠武军牙将,昭宗朝官至检校太傅、右金吾卫上将军,因病去世,“陈人为罢市”(17)。与这种自然死亡而引起的“罢市”相比,非正常死亡采取的“罢市”行为,往往更带有政治倾向性。唐末,盘踞四川的王建因忌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宗涤“有勇略,得众心”,于是,命亲随“缢杀之”,“成都为之罢市,连营涕泣,如丧亲戚”(18)。这是用“罢市”来表示不满与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