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治学理论的类别构成

作 者:
严强 

作者简介:
严强,南京大学 行政管理系,江苏 南京 210093 严强,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政治学理论中包含着三种基本要素:经验、规范和哲理,由此决定了政治学理论在发展中呈现为三种类别:即规范的政治学理论、经验的政治学理论与哲学的政治学理论。这三种类别的政治学理论在发展中从分离逐步走向融合。促使不同类别的政治学理论经过融合走向整合的基础是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建构和发展。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09)06-0046-07

      一、引言

      任何一种政治学理论都包含着三种基本要素:经验、规范和哲理。在政治学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政治学家们往往将这三者分离开来。有的政治学家认为,政治学理论重在探讨政治活动中的准则、规范、程序,以建立完美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从而让公民享受到最为圆满的政治生活。因此,崇尚规范理论的政治学家的理论兴趣主要是关注政治生活与伦理、法律的联系,致力于建立在他们看来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行为规则、程序体系。

      另外一些政治学家却认为,最好的政治生活是符合理性的政治生活。一种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优劣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的必然性,一种合理的政治学理论就是排除了各种偶然性的、客观的政治生活运行和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客观的政治内在逻辑与政治行为主体的能动性是无关的,人充其量只不过是政治必然性的奴隶罢了。这一派政治学家所要致力建构的是政治生活的理性体系,他们关注的是政治理论与哲学的联系。

      也还有相当多的政治学家并不认同上述两种关于政治学理论的本质分析,他们认为政治生活在根本上就是人的政治活动。无数具有不同政治利益、政治目标的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现实的政治生活。因此,人们没有必要去探究政治理性,也没有必要去研究政治规范,重要的是依据政治事实。这一派政治学家所关注的是政治行为本身,试图建立政治行为分析的经验体系。

      在当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中,虽然规范的政治理论、经验的政治理论与哲学的政治理论的分歧并未消除,但在理论建构方面出现了新的尝试,即将政治学理论中的哲理、规范和经验的元素或要素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相信持不同主张的政治学家们在建构理论时,最终能够在政治学基础理论的层面上将规范理论、经验理论和哲学理论统一起来。

      二、政治学的哲学理论

      政治学理论和哲学的联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最初的政治学理论就是存活在哲学的母体之中的。虽然亚里士多德在2500年前就写下了以“政治学”命名的著作,但实质上仍然是一本政治哲学的巨著。在政治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以后,政治学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与哲学的联系。

      政治学中的哲学理论从近代到20世纪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其间有两次高潮。政治哲学在政治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以后的第一个发展时期是从霍布斯和洛克开始的,一直延续到黑格尔、马克思。在这一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像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黑格尔、马克思这样一批在政治学哲学理论研究上留下深深足迹的巨匠。虽然研究政治学理论发展史的学者往往将这些理论家的贡献算在政治学规范理论的行列,但是,人们还是不得不承认霍布斯的“政治理论不过是他打算根据科学原理构成一套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1]516。其实,这一时期诞生的伟大的政治学理论作品,都具有规范理论和哲学理论两者兼而有之的特点。

      从霍布斯、洛克、马克思的著述中可归结出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哲学研究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政治哲学家们都关心人的本性。亲历许多战乱的霍布斯,看到了现实政治生活呈现出来的是一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而洛克则更加强调人性中友善的成分一面,认为处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和平、亲善、互助和不受危害的”;马克思并不同意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假设,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政治哲学家们在他们各自假定的人性理论的基础上刻画出美好政治制度的图景。霍布斯认为,如果让人们相互残杀下去,人类必将毁灭,解决的办法是通过缔结契约,即个人向国家让渡出一部分权力。在国家权力的掌控下,人们能够依据自己保留的权力平安生存。霍布斯运用几何学中的演绎法,将这种设计出来的政治制度,用一整套政治学理论范畴建构了金字塔式的严密体系。洛克也设计了通过建立政府、设立官吏、制定成文法走向美好政治生活的图景。马克思则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和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经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途径,建立美好的政治生活的蓝图。第三,关注政治生活的实际改造。霍布斯强调国家是人类的一种艺术设计,必须精心制作。洛克从经验主义出发,以人类学和伦理学为前提,勾画了以构建政府为中心的改造政治生活的设想。作为革命实践家的马克思,在详尽研究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人性的政治制度。当然,马克思并没有像一般的社会预言家那样有过多的承诺,也未对未来的政治制度做细节化的描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前,政治哲学的研究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但却逐渐失去了第一个时期所展现的活力。政治哲学家们更多地运用时代流行的哲学思潮来观察政治生活,并力求得出自己的结论。美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白恩斯在《冲突中的各种思想:当代世界各派政治理论》一书中,谈到过不同的哲学逻辑对政治理论建构的影响。他认为,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西方流行着三种哲学思潮:一是实证主义,二是实用主义,三是唯实主义。这三种哲学思潮分别影响了三种政治学理论。

      法国的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崇尚实证主义。他认为,在一切领域中,事实就是事实;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事实和寻找事实之间的关系。他无情地斥责一切自然法、社会契约、正义以及公正、理性等等学说。帕雷托只接受能够经受考验、测量和证实的原理和主张,其余的一切只能归于寓言或者偶然性。他提出逻辑书上著名的三段式“一切人都是不能免于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不能免于死的”,应当改为“所有我们已经知道的人都不能免于死;我们对于苏格拉底的知识使我们把他归于这样的人;因此苏格拉底很可能是不能免于死的。”[2]72依据实证主义哲学,帕雷托将政治社会分成两部分:杰出分子和非杰出分子。在杰出分子中则可分为执政的与非执政的两类,而执政分子也包括两部分:一是掌握实权的核心集团,二是具有权威的外围集团。在帕雷托看来,当某个统治阶级背弃职责而到了无法再用强制的方法来进行统治时,它就应当被推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