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73(2009)01-0001-07 本文所说的90年代,出于文艺理论研究实际情况的考虑,主要指1992年到1999年这八年的时间。 我们选择1992年作为回顾的起点,是由于这一年的早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接着,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明确确定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战略部署,将经济建设当作工作的重心;10月中旬,党的十四大召开,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国家的建设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适应新阶段的需要,为了适应新阶段人们观念转变的要求,有必要对文艺理论进行新的反思和建设。 之所以说1992年以来对文艺理论的反思和建设是新的反思和建设,是由于1985年以来我们对原来在前苏联文论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中国文艺理论的体系已经进行了反思,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收获。较之以前单一的文论模式,1985年的“方法论”热,让我们知道了西方形形色色的新的文论方法,让我们对自己的不足有了充分的认识,甚至让我们产生一股盲目赶超西方文论的冲动和热情。应该说,80年代的文艺理论研究已经使文艺理论大致上形成了一种格局,即“回归本体,多头并进”。所谓“回归本体”,是说文艺理论从以前的关注文学的外部研究转到关注文学的内部研究上来;所谓“多头并进”,是说文艺理论在多个方面同时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如马列文论的研究、古代文论的研究、西方文论的研究、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很多专题性的研究。如果不是1989年的政治风波,90年代的文艺理论研究将会沿着80年代既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但1989年之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在此情况下,1992年的文论反思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从1992年到1999年,文艺理论的各种相关问题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很难说某一年或某几年在干这件事而不干别的事;要想在短短八年的时间内严格地划分出几个时间阶段,以表明文论研究的进展情况,无疑是困难的。但取其大略,我们仍然可以将这八年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适应形势需要,清算历史影响 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1992年到1993年,适应形势需要、清算历史影响成为文论界关注的焦点。显然,为适应新形势所进行的文论研究,总体上很难说是一种超前的、主动的追求,只能是一种迎合性的、被动的思考。 适应形势需要,主要是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是时代的必然,为适应这一形势,人们的文学观念也应该有一个根本变化。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文艺体制也必须要进行改革,这是文艺适应形势的当然选择。具体到文艺理论,它至少应该在理论上说明文艺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文艺界人士在多种场合下通过多种方式对文艺体制改革问题发表了看法。1992年7月11日《文艺报》发表了部分文艺界人士对文艺体制问题的看法。他们认为,“文艺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调整艺术生产关系”,在艺术生产上要“计划生产与市场调节互相补充”,从艺术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的角度讨论了文艺体制改革。1992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文化部关于文艺体制改革的十点意见,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文艺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了部署。1992年9月17日《文学报》发表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在“全国以文补文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讲话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要求“树立文化产业观念,从而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这为文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文艺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旧有的文艺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利用市场为文艺的繁荣创造条件。因此,文艺体制改革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文艺体制本身的改革问题,一个是由此而产生的作家体制的改革问题。对这两个问题,文论界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对第一个问题,《文艺争鸣》1993年第1期以《市场经济了,文艺怎么办?》为题展开了争鸣。争鸣中,学者们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艺术要求是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容易使文艺概念化、公式化,由此造成了文艺的政治化”,从而“不利于提高文化艺术的品质”;“先期应该做的,是改变文艺体制”,实行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作家推向社会是必然趋势”,市场经济讲究竞争,“为繁荣文艺创造了契机”,因此,“市场经济能给文艺带来繁荣,这是必然的”。对第二个问题,王蒙提出要改革包养作家的体制。他在1992年9月22日《新民晚报》上指出:“国家把作家养起来的办法,流弊很大。”在1992年11月7日《作家报》上,他进一步认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大锅饭和铁饭碗的体制不是好体制,应当进行改革。”虽然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在理论上还不够深入,但至少显示了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敏感和热心。到1993年2月,中宣部文艺局课题组在《文艺报》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领域面临的新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商品经济对文艺的冲击以及文艺功能的变化。文论界的思考通过中宣局课题组的成果来反映,突出反映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