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交流

——试论书信体小说人物叙事特征

作 者:
张鹤 

作者简介:
张鹤,文艺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哈尔滨 150080)

原文出处:
求是学刊

内容提要:

从人物的存在方式及人物关系等角度研究书信体小说人物的叙事类型,可以发现书信体小说人物具有自造性和他造性的存在特征,由此形成自造性人物和他造性人物。其人物关系体现为多重交流模式。在书信体小说中,人物作者与人物读者之间的交流是反馈式的。通常,每一封有明确指向的发信都会有相应的复信,由此形成双向交流。在交流中出现的善意误读与恶意曲解会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节建构产生影响。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9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8)04-0118-06

      荷兰叙事学家米克·巴尔在进行人物理论的建设时,曾颇有感慨地说道:“人物类似于人。文学是由人而写,为人所写与写人的。这成了老生常谈,往往被人淡忘,同时它又那样令人疑惑难解,因而同样会使人避而不谈。另一方面,文学中所涉及的人又不是真实的人。它们是模仿、想象与虚构的创造物:没有血肉的纸人。可能正是由于人的这一特定方面,没有一个人成功地建立起完整的、合乎逻辑的人物理论。”[1](P91)可见,人物理论的构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无论如何不能解决我们的所有问题”[1](P91)。本文试图对特定文体书信小说中人物叙事特征进行可能的界定与总结,所借用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针对这一特定文体而选择的,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具体文本的内在差异,因此,这种尝试不免带有较强的实验色彩。

      本文准备从两个方面探讨书信体小说的人物特征,即在书信体小说中,人物是如何存在的。人物做了什么和如何做的。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讨论中,笔者绕过了人物观中关于真人与文学人物之间的差异、界限,人物是如何被类人化的等等问题,而把它们当做是已经有效而合理地解决了的理论问题。本文关注的仍然是叙事文本系统中的人物在叙事故事层面中,作为一种行动的角色所具有的行动性,但在具体文本的分析中,也会将行动者视为具有类人性质的人物,并深信某个人物被赋予的某种人格特征对于故事情节的走向和主题的意义会产生影响。

      一、自造性人物与受造性人物——书信体小说人物的存在形态

      以是否参与书写—叙述行为来确定人物的存在方式,主要是从书信体小说的基本特征出发考虑的,由此可以将书信体小说中人物的存在形态分为两大类,即“自造性人物”与“受造性人物”。

      所谓“自造性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有的人物作者,他/她依靠自己的书写—叙述“天然地”存在着,他/她虽然也会出现于其他人物作者或者故事外叙述者的笔下,但并不影响其自造的性质,因为这种自造性人物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书写—叙述获得存在权的。比如维特、帕梅拉及其父亲、朱莉与圣普乐及表妹克莱尔、克拉丽莎与拉夫雷斯、无名的陌生女人甚至包括写匿名信的人等等,在小说中,只要一个人物开始动笔写作,成为人物作者,便会因书写—叙述而获得自造的机会。如果以自造性人物的书信写作数量来划分,大约可以分为主要自造者、次要自造者和一次性自造者。主要自造者就是书信体小说的主人公——主要人物作者,如前面提到的维特、帕梅拉;次要自造者参与书写但并非主要人物作者,大部分时候是主要人物作者的读者,如帕梅拉的父亲、朱莉的表妹、克拉丽莎的女友安娜等;一次性自造者也参与了书信写作,但通常只写了一封信就消失不见了,如匿名信的作者、真真的老友和哥哥等。

      与之相反,“受造性人物”指的是小说中那些从未有书写—叙述机会的人物,他们能够获得存在权,仅仅因为他们是人物作者笔下的产物,他们无法通过直接书写—叙述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只存在于人物作者的书面表达中。他们有时是人物作者的无言读者,如维特在信首称呼的“威廉”,无名的陌生女人信首所写的“你”——作家R先生:有时是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个性鲜明并在情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普雷旺、莎格等等。总之,只要在作品中由人物作者提及和叙述出来的、自身从未参与过书写的人物都应算是“受造性人物”。

      说得简单些,自造性人物就是依靠书写—叙述而存在的人物,受造性人物就是因被书写—叙述而存在的人物。在小说中,自造性人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但能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表现外部事件和他人,而且能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露出来;相比之下,受造性人物则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言语表达或行为动作是在自造性人物的笔下被转述出来的,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难以得到直接展示。

      这里有必要区分出三种受造性人物,一种是无言的受造者,如《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收信人威廉、《九封信的故事》中的叶夫格尼;一种是偶现的受造者,如《危险的关系》中的普雷旺、《克拉丽莎》中的“辛克莱尔太太”等;一种是活跃的受造者,如《紫色》中的莎格、《帕梅拉》中的女管家杰维斯太太、《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绿蒂等。

      无言的受造者是那种在小说中只有符号性的称呼却几乎不说话也缺乏明确形象的人物,而且往往只与一位自造性人物有联系。我们通过维特在一些信中的陈述知道,威廉想给他寄一本书,威廉问他为什么好长时间不写信等等,但我们从维特的信中无法认识威廉,既不知道他的形象,也不能像了解维特的内心世界一样了解他的内心,而且,维特一旦去世,威廉也马上跟着消失了——作为受造者,他已经失去了存在的途径。隐蔽的叙述接受者和沉默的叙述接受者即消极的人物读者通常会以这种方式存在或消失:此外,那些往往只被自造性人物在信中提及过一次或几次名字的人物也属于无言的受造者。

      偶现的受造者不是消极的人物读者,不是无言无形的一种称呼,而是具有一定人格特征的人物,他们未参与书写,但他们有声音、有形象、有思想。这种受造者在信中被自造性人物多次提及,其言语行为得到详细描述,对于他们的心理,自造者多以猜测的口吻表现,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主观推断。但这种人物通常只在几封信中出现,大部分时候都处于“不存在”的缺席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