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064(2009)01-0042-06 一、研究目的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是一切教育能够取得成效的前提。学生参与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和场域是课堂,而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1]以社会文化学结合语言学为理论指导的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有效话语参与表现为有意义的话语输出和交流(negotiation of meaning),[2]话语调整(modification),[3]和学生自主启动话题(student-initiated topics)。[4][5]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Walsh指出,教师话语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6]适当的教师话语能使学生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更主动,进而促进其学习效果。[7]因此,研究教师如何运用话语,即教师的话语策略,不仅能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提供理想的视角,而且可就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课堂环境和机会提供参考。[2] 考察现有的研究发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学生参与的特点、类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建构和分析研究,却鲜见从课堂话语的角度对学生参与的情形及促进措施进行分析的研究。另外,有关于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参与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方面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具体而言,就是教师需要使用哪些话语策略,能够使师生对话的话轮(turn)更长、更复杂,[6]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思考,从而有效参与课堂活动。 本研究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科为背景,以真实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话语为切入点,分析课堂师生互动的话语交流语段,旨在探询教师的哪些课堂话语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话语参与。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两所小学三年级某班的英语教师(X和Y)和她们的学生。两位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类似,都是英语本科毕业,有5年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X老师的班级人数为63人,Y老师的为59人。学生每周有6节英语课,每节课45分钟,其中有一节属于校本课程。学校和教师利用这节课程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以接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的主题为线索设计并实施教学。教师们反映,在这类校本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本研究将主要探讨这类校本课程中教师的话语策略及其与学生话语参与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研究数据收集 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捕捉教师和学生话语互动的过程、变化和结果,该研究采用现场录像的方式录制了两位教师整个单元的每一节课。X教师的单元主题是植物,其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并描述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同时学会涉及的词汇(例如tree,flower,fruit,root,leaf/leaves,bark,trunk…)和句型(例如look 1ike;描述各种树木和树叶形状、颜色;比较大小等)。Y教师的单元主题是季节,其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并描述季节的变化、温度的变化,预报天气、讨论人的生活受季节的影响等。在单元教学完成后,研究者分别和两位老师对每节课进行回顾,选取双方都认可的学生参与状态最佳的两节课,进行转录。 (三)数据分析工具 转录后的语料按照“儿童语言资料转换系统”(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CHILDES)[8]分别对教师和学生的每句话语进行编码,并利用该系统配备的分析软件(Computerized Language Analysis,CLAN)对编码后的文字进行处理。编码的依据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即根据话语在词汇语法形式上的特征来描述其形式,根据形式与意义间相互体现关系定义其功能,并根据意义与情景语境间相互构建关系讨论前后话语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中呈现两位教师的课堂互动语段不在于评价两者的好坏,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师话语策略、学生话语参与的形式、水平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使分析做到多角印证(analysis triangulation),结论上更具科学性。 三、分析和讨论 学生的有效话语参与包括有意义的话语输出,话语调整,和学生自主启动话题。本小节将从语料中选取包含上述三类学生话语参与形式的语段,分析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如何促使这种语言环境的出现,鼓励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的互动讨论。 在本节的举例和论述中,两位教师的话语分别由Tx和Ty表示,学生话语由S加上其学号表示(例如,S7/S28等),另外Sx代表无法确定的某位学生的应答,Ss表示有两个以上学生同时应答。另外,选择语段、而不是单句来举例是为分析和讨论创设语境,凸显师生互动交际的语境和过程;同时为讨论教师话语策略与学生话语参与的相互影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