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在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备受关注。我国正在着手创建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国家创新体系要由创新型人才来创建,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来培养。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呼唤创新型学习。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一 我们现在使用的“创新”这个概念,已经从经济学的内涵扩展成广义的概念。在实际使用中,有的包含“创造”的含义,有的则主要指新的革新和发展。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创新,等等。就技术创新而言,也已经从研究开发扩展到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可以说,创新内在于各个领域之中,成为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因此,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未来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能够按照规范完成任务就算是合格工作者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则还要求工作者有新思想、新创意、新建议,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教育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着重于继承和传播现有的文明成果。这对于变化比较缓慢的社会,大体上是可以适应的。而在知识、科技、经济和社会变化速率不断加快的时代,这种“面向过去”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早在70年代初,世界著名的未来学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在《学无止境——迎接未来的挑战》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人类面临的各种困扰自身的问题(诸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贫困问题等),都是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的,而人类的这种行为是由“维持性学习”形成的“撞击式思维方式”产生的。报告提出,为了迎接人类面临的未来挑战,要由“撞击式”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预期性”的思维方式,相应地要由“维持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方式。这是在60年代开始的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应对经济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提出的教育变革的主张,“创新性学习”成为人类迎接新挑战的战略对策。 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浪潮,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知识增长和社会变化的速率空前地加快。人类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前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要求它进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可见,我们即将进行的教育的革新是前所未有的,具有革命性的。这是由我们正在经历的人类文明史的变革,即由产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历史性转变所引发的,应该从历史变革的视角把握教育创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即将经历的教育变革与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转变中的教育革新。这种转变对于教育的影响是极其广泛和深刻的。首先,信息社会引起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变化,人们将面对复杂多变、更富挑战性的社会环境,要求教育变革与创新,培养人具有新的素质,以应对新的环境。其次,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引发一场“知识革命”,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知识结构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崛起使科技与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原先那种知识传授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需要创建一种适应知识不断更新和创新要求的教育体系。第三,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正在改变人类文化传递的方式,人们称之为人类文化传递的第三次革命,将突破现有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教育资源的跨时空共享,引起教育手段方式、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结构、师生关系乃至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教育创新,并不是教育方法和技巧的革新,而是如何在继承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建适应知识社会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问题。 教育创新,在宏观领域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制度化保证;在微观领域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力潜能,形成适合人的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本义和要求。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必然要求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和创新,主要是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 二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教育观念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密切联系,又有所不同,它存在于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行为习惯之中,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又影响和指导教育实践。教育观念具有继承性,对人的教育行为和社会教育实践产生长远的影响。教育观念的创新并不是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传统教育观念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这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渐进的过程,包括社会思想观念、教育技术、教育实践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例如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手段方式、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势必影响教育观念的更新。这里,仅就社会思想观念(主要是知识观和人才观)的变化,对教育观念创新的影响略陈管见。 知识观:我们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革命。对于知识革命,《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作了这样的描述:“近几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下降,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象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当今人们所称的知识革命。”这场知识革命对于教育的影响至少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变知识结构体系,即扩大了传统知识结构的内涵。按照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专家的界定,当代人类知识可以分为四类:关于事实和现象的知识(know-what);关于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know—why);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know—how);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know—who)。许多研究知识经济的专家普遍认为,当代人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编撰的知识,即显性知识,指的是可以用符号、图象表示的知识,也可以说是学科性、理论性知识;另一类是可意会的知识,即隐性知识,指的是存在于人们行为和经验中的知识,也可以说是经验性知识。知识结构的扩展,必然使教育内容和重点发生变化,教育观念自然也会有深刻的变革。第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现在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缩短为2~5年,网络技术的更新周期更是从18个月缩短为8个月。《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现在有的专业的大学生,进校时学的知识到毕业时有些部分已经陈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校教育的重点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着重培养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第三,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周期缩短,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尤其是知识经济更使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教育不仅应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