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研究报告

作者简介:
课题组组长:赵承福、杨尊田、刘继武、张晓峰、刘高鹏 成员:于鸿博、辛宝崎、张景焕、陈泽河、李鹰、林泳海、王美芳 执笔:赵承福、李鹰、王美芳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简称双序实验)是山东省教委牵头,山东师大教科所主持进行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研究项目。自1986年秋在泰安实验学校组织实验,至今历时10年,已基本完成了实验任务,现提出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序与序的结合

      循序渐进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序”,一是指学科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一是指儿童认知、情感等心理发展的序列。学科知识序列,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发展。这个序列,学科专家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各学科教材中。儿童心理发展也遵循自身的规律,这个序列由发展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所揭示。教育的循序渐进,就是选准学科知识序列与儿童心理发展序列的最佳结合点,在儿童心理发展的适宜年龄,提供适宜的教材内容,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科学方法,从两个序列的最佳结合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实现教育效率和速度的最优化结合。由于没有注意到序与序的结合,导致现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弊端。

      (二)现行学校教育中的弊端

      从1984年起,我们对山东省普通教育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孩子一进校门就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累。一年级小学生就有开夜车的现象。中学课程难点集中,几门重点课齐头并进,学生不堪负担。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产生过度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现象,一方面损害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率增高,损害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

      2.学生智能发展落后于知识积累。中小学生的知识量迅速增加,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得到相应提高,即能力的发展落后于知识的积累。

      3.语文、外语教学质量不高。从总体看,汉语作为母语,其教学时间最长,但效果较差,学生高中毕业仍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门交际工具,致使大学不得不开设大学语文课,以弥补普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不足。外语教学更是如此,外语教学从初一开设,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吃力,到高中毕业连起码的听说能力都不具备。

      4.品德教育效果不佳。中小学品德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大多从社会要求出发,忽视中小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教育方法单一生硬,片面强调灌输的作用,甚至把灌输作为德育工作的唯一途径,忽视儿童品德发展的内部心理机制,品德评定方法陈旧,随意性太大,不能起到有效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作用。

      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须以系统方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只有从整体上加以思考,从根本上加以改革,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二、实验设想

      (一)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1)现代心理学学习关键期理论

      心理学家在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理论。认为在关键期内确定适宜的教育对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来的研究扩展到青少年阶段,有的研究者已总结出个体0-16岁的43个发展关键期。

      研究证实,11、12岁以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其中2-4岁是口头语言敏感期,6-7岁是书面语言敏感期。敏感期的主要表现是:儿童有学习语言的内在欲望,强烈兴趣,学习语言的速度快、记忆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儿童是学习语言的专家。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谟敦·亨特认为,11、12岁以前的儿童每天学5、6个单词,会轻松自如,丝毫不感到什么负担,11、12岁以后,每天只学2个单词,已难以达到牢固记忆的程度。有的心理学家则断言,10岁前不能掌握一门外语,这人终生都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2)马克思认为,个体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文化史的复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语言发展先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思维是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高度抽象的结果,儿童数理思维落后于语言发展。现行小学的课程设置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同时开设、同步进行。日常生活中,在数概念尚未有足够积累、语言发展还未达到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相应水平的情况下,儿童不得不把应该用理解的方法获取的数学知识,当成教条,死记硬背,不仅加重了儿童学习负担,而且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智力发展理论

      布鲁姆的智力发展假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假说认为8岁以前是人生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大约能具备他本人智力的80%,在智力发展的速生期教育对智力发展产生的影响最为有效,最为深远。吉尔福特提出了著名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式,他从内容、操作、结果三个维度考察智力因素,将智力看成是由这三个维度上所有层次构成的立体结合,并将智力分解为150种智力因子。吉尔福特创造性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并加深了人们对智力结构的认识。尤其是他把人的思维区分为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将发散思维从智力结构中分离出来作为教学因素,更具重要意义。他指出,“对创造思维来说,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功能是操作这一类别中的发散加工和产品这一类别的转化”,“在智力结构模式中,操作与产品这两个类别是思维的多产性和新颖性的源泉。”这就明确地指出了智力训练的整体框架和在开发儿童智力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