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常士訚,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000)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现代性是现代国家的文化规定,现代国家是现代性外在表现形式。在当今世界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性因各国国情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差异,因而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现代性具有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在总体上有相适应的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两者之间的协调必将促进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9)01-0016-07

      现代国家建构内涵丰富,影响现代国家建构的关键因素很多,除了经济这一根本因素外,现代性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文化规定性有着重要的地位。文化是现代国家的灵魂,制约着现代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然而,不能不看到,由于各个国家环境与历史不同,影响现代国家的文化因素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在现代性与现代国家的建构上,各个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本文试图通过东、西方国家的现代性与现代国家比较,对当代中国现代性与现代国家建构做一些探析。

      一、现代性与现代国家

      在英文中,现代(modern)一词兼有近代和现代之意。除从时间角度解释,表示古代之后的时间外,还有时兴的、新的、时髦的等意。后一种解释意义较为重大,当代西方学术界对“现代性”的讨论源生于此。如后现代主义思想代表人物利奥塔谈及“现代性”时指出,“现代性,现代的暂时性,自身包含着一种超越自身,进入一种不同于自身的冲动。现代性不但以这种方式超越自身,而且把自己变成一种最终的稳定性”[1](P154)。利奥塔对现代性认识中提到的“超越”,恰好体现了“现代”含义中的“新的”层面。“新的”本身就含有对“旧的”超越。因此,现代一词蕴涵了超越、创新、发展之意。

      “现代性”一词出现于公元5世纪,此后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文献中都采用过这一词,但真正大规模传播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在哲学、政治、社会与文化等不同领域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现代性也就成为人们研究的问题,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角度把“现代性”界定为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2](P1),它大体上相当于“工业化世界”,它在后封建的欧洲建立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3](P16)。法国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福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态度”。“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由特定人民所做的志愿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就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在一个和相同的时刻,这种方式标志着一种归属的关系并把它表述为一种任务。无疑,它有点像希腊人所称的社会的精神气质。”[4](P430)艾森斯塔特则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认为:“现代性应当被视为一种独特文明,具有独特的制度和文化特征。”[5](P7)国内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现代性是区别于传统的社会类型,它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属性,这些属性是各发达国家在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社会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民主化、工业化、社会阶层流动化、社会福利化、教育普及化等等。[6](P14)从上述学者对现代性的不同解释可以看出,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生存的品质、取向和属性,它侧重于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化、秩序、理念、样式。

      由现代性概念可以看出,它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现代性,经济的现代性和政治的现代性。现代性首先是指个人理性的觉醒、主体性的增强和行动能力的完善。现代性标志着人们的注意力从传统转向未来,科学技术而非天命观念成为解释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常规机制。个人的思维方式开始摆脱宗教神权等传统权威的控制,过去人们无条件服从的观念已经动摇,逐渐扩展的权利观念开始生根。个人本身而非个人所从属的先赋性组织日益成为决策的中心,人们开始对社会政治共同体提出自己的要求。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个人的行动能力也开始跨越血缘、地域的限制,基于个人利益的理性计算引导着个人借助契约或其他协作形式实现共同目标。其次,除了个人的内在观念的转变之外,现代性还包括人类外部经济环境的变迁,这为具有理性能力的现代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了舞台。现代性的出现首先是一种现代经济秩序,即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创立。[7](P21)在前现代社会,农业种植是地球上多数人口从事的生产形态,对土地的依附性导致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性,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我消费。随着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市场的自由交易领域不断扩大,在家庭之外开始出现工商业组织,富有流动性的资本开始取代凝固性的土地成为社会进步的引擎。最后,现代性的政治蕴涵表现为现代国家的建立。

      英格尔斯指出,现代性如果用于描述现代社会,它是指具有复合元素的民族国家[8](P90)。社会学家吉登斯把现代国家解释为“现代理性国家,它形成于西方现代初期,是一种自立于其他民族之外的、独特的、集权的社会制度,并在已经界定和得到承认的领土内,拥有强制和获取的垄断权力”[9](P18~21)。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国家是一个“内部分工更专业化、组织更严密、法规更严密,制度更健全”的政治体[10](P230)。哈贝马斯则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一个法学概念,具体所指是对内对外都代表着主权的国家权力,而空间上则拥有明确的领土范围,即国土,社会层面上指的是所有从属者的结合,即全体国民。国家统治建立在成文宪法的形式上,而国民是在一定的国土范围内通行的法律秩序的承载者。”[11](P127)这些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现代国家的属性做了不同的理解。实际上,从目前国内外对现代国家的各种不同认识以及实践考察,现代国家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公民国家,主权国家,宪政国家,国际社会成员,建立在现代经济秩序基础上的国家,等等。从结构的角度,现代国家是一个以最高权力为核心,以广泛的民族认同为基础,功能完备、分工专业、组织严密和法制健全的宪政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