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个体的精神发育之所以比其他高等动物发达,究其生物学原因,在于人类个体的基因编码系统具有近乎全开放的性质。这种生物学原因还决定了人类个体具有漫长的童年期。在童年期中,游戏使个体内在的精神潜能逐渐现实化,而教育则使外部文化逐渐内化为个体精神层面上的内容,游戏和教育分别从内外两方面促成个体精神的发育和成长。本文还论述了与个体精神成长有关的另外几个问题。 一、人与一般生物在基因编码系统开放程度上的差异 人与一般生物在基因编码系统的开放程度上有很大差异。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生物学哲学家迈尔以及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对此都有所论及。总起来说,他们都认为:微生物、植物以及低等动物的DNA编码是特异的、封闭的,它们直接地表达在生物机体的生长发育方面:而高等动物的基因编码具有两重性,即高等动物的DNA编码有一部分是特异的、封闭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未特化的、开放的;基因中的开放性部分要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编码,这种编码是不能遗传的,而特异性编码则可以遗传。 动物基因编码的这种两重性可以用两种鸟在“物种识别”方面的差异来说明。椋鸟的幼雏是由其寄父母歌带鹀或鹟茑抚育。一旦能离开寄父母独立生活时,它便寻找其它小椋鸟作伴,虽然它在此以前从未见过椋鸟。与之相对应,鹅的幼雏从卵孵出后,就将首先见到的可移动而又能追随的物体(最好是还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当作父母(形成“印刻”)。[1]在这里,椋鸟幼雏的反应是基因中特化了的信息决定的,而鹅的幼雏的反应则表明其基因中含有开放性成分。 人的基因编码系统与一般高等动物相似,也可以分为特异性和开放性两部分。只不过人的特异性编码部分与开放性编码部分相比,它是那样脆弱,以至于除了保障躯体发育的指令以及决定少量的本能行为的特异性信息之外,人的基因系统中绝大部分都是开放的,都需要吸收后天的信息才能最终完成编码。甚至人的那些少量的特异性本能行为,也需要在后天环境中加以锤炼。例如,人的进食和求偶等特异性本能行为在后天的塑造下会带上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与一般高等动物的本能行为具有根本的区别。对人来说,完全依靠先天赋予的那些本能行为,简直就无法生活。所以人类个体出生以后,他必须接受双亲或其他成人的照料。他有很严重的依赖性,要通过整个儿童期来学习,来锤炼自己的本能,来实现自己潜在的、天赋的资源。人类儿童的这种依赖性其实就决定了儿童要学习许多遗传中非特化的东西。 二、从潜在的精神到现实的精神:文化与精神潜能的相互 构建 (一)先天与后天的辩证关系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某种天生的机制,即由遗传而与生俱来的机制,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于比人低级的动物,其心理活动都不是从“白板”开始的。例如,人和鸭子即使处于相似的外部条件下,它们在“心理”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同。 “先天”就其是遗传所得而言,它是不依赖于某个个体的经验的。它在个体发生上是先验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当承认“先天”的存在。有了先天的心理结构,个体才有可能产生心理活动。但是,这些遗传信息是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们是经验的沉积,也就是说,这些在个体发生上先验的东西在系统发生上是后验的。[2] (二)精神是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在康德之前存在着唯理论者与经验论者的长期论争,两派各有所见也各有所蔽。康德各取其长,对二者进行了有益的综合。他认为科学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先天的认识能力、先验的范畴,二是后天的感觉经验。人是在认识活动中用先验的认识能力去整理、加工后天的感觉经验,这才有了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康德的这种看法实际上包含了先天与后天的作用关系,不过这种作用是先天指向后天的。很显然,康德已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离开二者哪一个都是不行的。可以想见,这种思想肯定影响了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的产生。皮亚杰认为认知是先天图式与后天经验的相互建构,从而把先天与后天的作用关系看成是双向的。我们认为,认知乃至于个体整个的精神世界都是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潜在的精神是怎样成为现实精神的?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认为,潜在的精神走向现实的精神,还要通过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使沉睡的潜在精神得到重构或再造,从而现实地表现出来,也就是从潜在地占有人类的精神财富到现实地拥有人类的精神财富。这种拥有包括心理能力的占有和精神质料的占有。 主体占有外部的文化,外部文化也占有主体潜在的精神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基因信息编码自始至终起着根基的作用。一是猫的幼仔或鹅的幼雏即使与人类婴儿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中得到相同的抚养,它们仍然无法象人类婴儿那样占有人类精神文化。 如前所述,微生物、植物以及低等动物的成长只是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表达各自基因中的信息,它们的基因信息是特异的,而一般高等动物的基因除具有特异化的程序外,还具有开放性的程序;人类个体的基因程序几乎是全开放的,所以人类个体的精神成长不象植物那样其基因信息在适当的自然环境下会自动展开,人类个体的潜在精神要与文化进行复杂的交互作用,进行复杂的再建构和自组织,然后才能成为现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