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引起了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当今的社会结构、文化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社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发展,适应飞速发展的生产力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早就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如“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何在?”、“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等,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次讨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但在讨论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同志从马克思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出发来论证自己考虑问题出发点的正确性;有些同志则主观地把自己对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张归结到马克思教育理论的名下。这实际上是把前提当作结论,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也不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 本文力图在准确把握马克思综合技术教育理论实质的基础上,对综合技术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综合技术课程设置原则的一些初步设想,为马克思综合技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作一理论上的探讨。当然,在这里提出对综合技术教育课程的设想,不是为马克思的综合技术教育理论作注脚,而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综合技术教育原理是马克思提出的实现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在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社会阶段中,教育和生产劳动的关系具有和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特点。在原始社会中,教育是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融合,连为一体,密不可分。在古代社会,随着阶级对立的出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教育和劳动的表现上差别很大。就统治者而言,只有他们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学校教育正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的产物,这样,统治者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从生产劳动分离出来的脱离生产实际的统治术和相应的文化知识,统治者所受的教育是和生产劳动完全分离的。被统治者,即劳动者,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接受学校教育权利的被剥夺,只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边从事生产劳动边学习,所以就劳动者而言,教育和生产劳动仍然没有分化,始终是紧密融合的。进入现代社会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具,劳动者不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就无法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要,这一点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和欧文等已经看到了,并提出过一些解决这种矛盾的设想。但是真正对教育和生产劳动的关系进行科学论述,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探寻现代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源及实现的途径,论述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性要求的则是马克思。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之间所存在着的种种关系,但是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劳动者的教劳结合和现代社会的教劳结合有不同特点: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劳结合是没有分化出来的无可奈何的结合,是一种被动的结合,这不同于现代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所形成的一种必然的、积极的、主动的结合。 “综合技术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为实现现代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措施。马克思认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是机器大生产的必然要求,而机器大生产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所以,现代科学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关键。这是因为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是现代科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使教育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使得生产者在劳动过程中掌握它已不可能,而必须在专门的教育过程中去掌握它;同时,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也是现代科学,因为现代生产劳动依赖于现代科学的性质决定了生产者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所以,现代科学成为现代教育和生产劳动的联结点,现代科学也成为马克思综合技术教育的立论基础。虽然现代机器大生产的形式五花八门,差别很大,但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都是对现代科学具体运用的结果。机器大生产发展的水平是和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制约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水平。我们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向生产者传授现代生产的基本科学技术原理和基本生产技能的方式——即实施马克思提出的综合技术教育,使生产者能够适应各种生产形式及其变化和更动,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这就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一条实施途径。 二、马克思综合技术教育的实质内容 早在1866年,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指出,“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社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综合技术教育”的概念。 马克思提出综合技术教育理论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当时,不论在欧洲大陆,还是在英、美等国,以蒸汽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机械工业的生产大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马克思看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潜力和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的机器工业的革命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进行了详尽的考察,透过形式多样的生产形式,看到了机器大生产发展的基础——现代科学。社会生产形式的变化之快,似乎没有规律,令人难以捉摸,但马克思却发现是现代科学决定和预示了工业生产变化的方向和趋势。 正是由于生产形式表现的变幻莫测,促使马克思力图从现代科学中摸索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基础,只要掌握了这个知识基础,生产者就可以把握住现代生产发展的脉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工艺学的理论,分析了现代机器生产基于现代科学的事实,解决了对基本的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的界定等具体问题,为马克思确定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提供了前提。所以,马克思的综合技术教育理论的实质,就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包含基本科学技术原理、科学管理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