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是教育工作中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之一,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但什么是教育发展?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对教育发展本质的探讨,冀对深化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指导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一) 由于教育发展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多重性和模糊性,很难形成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最广义地理解,教育发展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是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把哪些教育发展称之为教育发展呢?有人认为,建立更多更大的学校,招更多的学生、输送更多的毕业生就是发展教育。这种理论实际上把发展与具体的、有形的增长等量齐观,视教育发展为教育的数量扩张、规模增大、速度提高。虽然这三方面是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但教育发展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严格说来,教育发展包含数量扩张、结构转换、质量提高、速度加快、效益增高、条件改善、成效扩大、平等和稳定程度提高等。在这诸多方面中,最主要的是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教育数量扩张,指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生产要素的规模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大及其总规模增长。教育结构转换,指教育总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及其要素在增长过程中有的增长较快、有的增长较慢、甚至有的相对收缩的结构变化现象。教育质量提高,指教育的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和产出质量的提高。教育效益增高,包括教育产出与投入之比的提高和教育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的提高。教育条件改善,指办教育所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数量增多、品质提高。教育成效扩大,指教育产出的增多。教育平等程度的提高,指每个人在不受任何歧视开始其学习生涯、受到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的对待和取得学业成功等三方面的机会更平等。教育稳定程度提高,指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提高。 诚然,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关系,但最基本的恐怕是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教育速度与教育效益、教育条件与教育成效三种关系。教育发展首先是一个数量多少的问题,表明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有限的、基本的抑或充分的?有了教育数量则进一步要求提高教育质量,不讲质量等于没有数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定,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教育发展的速度快慢不仅制约着教育数量和规模的涨落,而且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如果教育处于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教育发展就无从谈起。教育效益作为产出投入比,反映教育运行的素质。教育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相辅相成,没有速度无所谓发展,没有效益等于没发展,教育工作的理想选择是实现高速度与高效益齐头并进。教育条件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利用教育条件取得教育成效,不同的教育条件对教育成效有不同的效应。如何认识与利用教育条件与成效的规律性联系,实现教育条件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良化,并藉此取得最佳教育成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二) 教育发展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是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全面地把握教育发展的质和量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教育发展。没有无质量之数量,也没有无数量之质量。数量与质量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反映事物的不同层面。数量反映事物之表层,质量反映事物之深层,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也在某种限度内决定事物的性状。就教育发展而言,没有数量,无所谓质量,不讲质量,等于没有数量。从数量方面看教育发展水平,主要见之于入学率、学生和教师的综合指数、教育经费和物质技术条件的综合指标。教育质量可见之于教育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结果三方面。从教育活动内容看,学校的管理工作、教育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都存在着工作质量。从活动过程看,学生的升级率、巩固率、留级率、毕业率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活动结果看,学生德、智、体、美、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教育产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的教育质量。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正在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显得很突出,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人认为,“数量是增加了,但质量是下降了”,“连语、数两科总分不到20分的也进初中,这样办义务教育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要确保教育质量,必须严格升留级制度,强化筛选淘汰”。究竟如何评价当前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形势,直接影响着今后教育工作的战略、策略、措施的确定和落实。我以为,评估中要避免陷入三个误区。第一,认为学生的能力呈标准的正态分布,甚至是由高到低的直线分布。这意味着少数才华出众的人入学后,再入学的人智力越来越低。熟知不等于理解,常识不等于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95%的儿童都具有正常的智力,具有可教性,完全能学好,高智力与弱智力的儿童只是少数。如果教育制度不片面地追求竞争性、分化性、筛选性,则绝大多数青少年儿童都能学得好。第二,认为随着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少数高才生与大多数才能一般的学生相处一起学习,学校难以培养出英才。其实,小学、初中不办重点学校,不分快慢班,不搞筛选淘汰制,实行就近入学制,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和茁壮成长。第三,认为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学校受教育,从而产生教育质量递减现象,教育的整体质量随之下降。有人研究了美英教育史后指出,教育规模增大和教育普及并不导致学生的具体能力水平下降,相反地是上升了。在我国,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确实会有一部分学校在一段时间内教育质量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学校的质量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