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教师专业社会化问题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所谓教师专业社会化,就是指教师如何通过社会的教育和实践训练获得专业知能、专业精神与专业技巧以适应其职业活动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已经跨入了一个智能化、信息化和效率化的全新时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在教育领域内,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过时或不够完善,需要重新学习,不断补充;现代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出现了剧烈冲突。一系列巨变使很多教师产生了不适应感,甚至出现了一些消极退缩行为,面临着各种新的困惑。这一切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调整知识与能力结构,学习适应新时代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也就是说,教师应不断地进行专业社会化,达到职业成熟,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生活。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反映到师资培育体系中,就要求现代的师范教育以及其它各种师资培训机构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改革传统的培育方向,由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向对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价值、专业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促进师范生的专业社会化及在职教师的继续社会化,使教师的职业不断趋于成熟。

      根据教师专业社会化的有关理论模式的基本观点,我们对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内容、历程及现代师资培育等问题作如下论述:

      一、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内容

      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是社会所要求于教师的思想信念、知识技能与行为习惯等,都应包括在内。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教师专业意识的社会化

      专业意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的人在专业活动过程中,能经常自觉地按照专业的行为规范来衡量与调节自己想想言行的心理活动。教师专业意识的社会化,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化途径,使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经常根据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来指导与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教师职业光荣感与责任感的思想基础,是教师矢志教育事业的信念与各种高尚行为的内在动力。

      (二)教师专业态度的社会化

      专业态度是在一定专业意识支配下形成的对专业活动的特定对象的认识、评价与行为倾向。教师专业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学生与教师集体三个方面。教师专业态度社会化的要求是使教师形成对这三方面对象的正确态度。教师的专业态度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倾向。它能够对教师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与调节作用,对学生态度的形成与转化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教师专业知能的社会化

      专业知能是指从事某一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教师专业知能的社会化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达到系统化。也就是要建立起一个以深厚的科学哲学知识为根基,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知识体系。二是使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专精化。如在教育能力方面,具有善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适时启发、正面引导、恰当沟通,以及以情动人、以言动心等基本功夫;在教学能力方面,具有精细加工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深入浅出分析教材与准确形象表达意见等方面的艺术。此外,在组织管理学生、预测预见未来、接受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往等许多方面都具备相应的能力。

      (四)教师专业精神的社会化

      专业精神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教师的工作作为一种“传道”、“授业”的专业活动,与其他专业有着一种明显的区别,这就是教师的劳动对象是身心尚在发育的学生,因此,便要求教师有其独特的专业精神,即不但应有坚强的意志力、牢固的职业信念,而且更应有大公无私、不图名、不求利、一心一意为培养后一代而奉献自己的精神。

      二、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历程

      教师专业社会化受着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充满矛盾斗争的曲折过程,其中包括专业准备与实际任教两大时期。下面依照其专业的发展过程,分别从在校(师范院校)学习、实习试教和合格任教这三个阶段,来探索分析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历程。

      (一)师范生的专业社会化

      师范生的专业社会化为教师专业社会化整体历程中的起点。在师范院校期间,师范生的社会背景、人格特质,学校的教育设施、教师影响、环境条件为师范生主要的社会化因素。

      新生一年级,是由高中进入大学专业学习的关键期。此时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如何增进人际关系、适应环境以及选择和奠立未来学习专业及其它专门知识的基础。进入二、三年级,就正式课程而言,已逐渐加重教育专业科目与专门学科,故主要是加强对教育专业知识与专门学科知识的学习。此外,有关的辅导人员——教师、辅导员等以及学校其他人员的辅导与督促,都是学生的社会化资源。到了四年级,进入受教的最后阶段,教学所应具备的专业教育知能、学科专门知识均已达到一个准教师的程度,此时最重要的是学会将已有的知能应用于实际教学。因此,课程重点在于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习、见习参观等,其中尤以教学实习对未来的实际任教行为影响最深。

      (二)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

      在教育实习时期,师范生由原来单一的受教育者角色,转变为双重角色,即既是受教者又是施教者的角色。教育实习中这种角色转化的成败对教师未来的专业社会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能成功地完成这种角色转换,则其将来从事教师工作就会顺利;反之,就会造成行为上的失误。这种行为失误对他们的心理有很强的负面影响,使得他们对今后从事教育工作信心不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