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小说”与“元叙述”之差异及其对阐释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丽亚,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教授。近期发表的论文有《评蒂姆·奥布赖恩的<怎样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

原文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内容提要:

元小说和元叙述常常被视为强调小说自我指涉、自我意识的同义词。本文指出,虽然“元小说”和“元叙述”在本质上都具有“元语言”属性,但是,元叙述通常指向故事和叙述行为,不仅不涉及故事虚构实质,而且通过强调故事真实性引导读者认同叙述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与之相反,元小说试图从整个叙述结构上构建“反身叙述”系统,不仅强调故事及其叙述行为的虚构性,而且通过模糊叙述者与故事、读者之界限,使读者拒绝认同任何一种意义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8 年 10 期

字号:

      在当今流行于小说研究领域的众多术语中,“元小说”(metafiction)、“元叙述”(metanarrative)这样的术语频频出现在文学理论和小说阐释研究中,宽泛地用于描述小说在叙述层面的“反身指涉”(self-reflexivity)或“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特征。

      本文认为,“元小说”和“元叙述”虽然在本质上都具有“元语言”固有的反身指涉属性,但在小说叙事表现形式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并对读者的阐释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一种普遍的叙述方式, “元叙述”主要指叙述者对故事和叙述方式的反身叙述,其主要功能在于构建故事的真实性和叙述者的权威性;与此不同,“元小说”的反身叙述指向故事的虚构性以及叙述的不可靠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故事及其建构过程的并置、与读者讨论故事多种可能结局、模糊叙述层界限等手法,元小说的反身叙述提醒读者充分意识叙事成规和阐释成规,使读者拒绝认同任何一种意义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一、何谓“元小说”?

      “元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威廉·加斯(William H.Gass)发表于1970年的《小说和生活图案》中。加斯提出,应该把那些“把小说形式当作素材”的小说称作“元小说”,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小说艺术已经陷入了困境。①实际上,约翰·巴思(John Barth)早在1967年就提出了十分类似的观点。在《枯竭的文学》一文中,巴思不无遗憾地表示,小说家颠倒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做法预示小说艺术正在走向衰竭。②不过,13年后,巴思又发表了《重获能量的文学》,对此前的悲观态度作了修正。他提出,小说把叙述形式作为叙述内容的处理方法并非意味着新的实验小说对传统叙事成规的简单否定,而是为了超越小说艺术和小说批评长期以来一直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各执一端的偏见。在他看来,那些可以被称作“关于小说的小说”,其意义不仅在于建构“故事”,同时也是为了创造新的叙述形式。③

      1975年,集小说家、诗人、批评家于一身的雷蒙·费德曼(Raymond Federman)提出用“超小说”(surfiction)来描述那些关于小说虚构本质的小说。④此后西方小说理论界几乎以一种“无须赘述”的态度将“元小说”定义为“关于小说的小说”,以强调小说关于自身叙述形式的“反身指涉”和“自我意识”。例如著名的加拿大文论家琳达·哈钦(Linda Hutcheon)给“元小说”下的定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认为“元小说”主要指“小说包含了对小说本身叙述本质以及语言本质的评论。”不过,哈钦又指出,这种反身指涉并非属于后现代小说独有的形式技巧。只不过与传统小说相比,元小说表现的“自我意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罢了。⑤换言之,此前被小说界和理论界认为与传统小说形成断裂的“元小说”,仅仅是小说在叙述上表现为意识到自己是语言虚构的某种“自我意识”,或“反身指涉”而已。

      这种观点同样存在于叙事理论界。依照苏珊·兰瑟(Susan Lanser)的看法,既然反身指涉属于小说艺术的固有属性,我们不妨直接用“自我意识”来描述小说指向自身叙述行为以及虚构本质的叙述。⑥不过,当理论家们用这样的标准对照某些典型的“元小说”文本时,如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评论家们却又发现,这类小说的“元叙述”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产生了冲突,或者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中关乎“元叙述”的描述无法用于解释元小说的反身叙述结构。⑦

      上面简要提到的观点都强调了“元叙述”和“元小说”在形式上表现的“反身指涉”特征。但在如何看待“反身指涉”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将“反身指涉”视为“元小说”形式特征的观点将指涉对象定位在小说的虚构本质上,强调小说的“反身指涉”特征源于小说家通过使用某些叙事技巧使小说在总体上呈现为“故事纯属虚构”;而认为“反身指涉”属于语言固有特性的论点则强调元小说在本质上无异于经常出现在传统小说叙事中的某些元叙述成分,二者都具有引导读者关注“故事”及其叙述方法的功能特征。前一种观点主要盛行于后现代小说研究领域,后一种论点则多见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研究领域。毋庸赘述,这两种认识源于各自不同的理论立场。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强调从文本内部的等级结构体系中探索意义的建构过程,而受后结构主义思想影响的“元小说”理论家们则希望通过揭示文本的虚构、建构过程,揭示小说“虚构实质”与社会历史现实“建构本质”之间的相似性。相对而言,前者强调在话语指涉系统内部进行研究的理论立场对结构主义叙事分析的影响更为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结构主义小说理论一向关注语言指涉系统内部结构成分及其功能关系的研究。这一特点在理论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在涉及叙述反身指涉问题时,往往强调文本内部系统的指涉关系,这实际上也揭示了两个不同立场在对待小说“反身指涉”与阅读行为关系的不同看法。不妨先看看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关于“元叙述”的阐述。

      二、“元叙述”

      一般说来,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几乎没有将“元小说”作为特例进行考察。因此,“元小说”并不作为一个用于描述某一类小说的术语出现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中。普林斯(Gerald Prince)在他的新版《叙事学辞典》中仅仅对“元叙述”(metanarrative)概念作如下解释:

      元叙述:关于叙事;描述叙事。叙事把(一个)叙事当作其主题之一,这就构成了元叙述。具体地说,一个叙事指向自己以及那些构成叙事、交流的成分,讨论自己、自反指涉的叙事,叫做元叙述。更具体地说,一个叙事中明确地指向叙事指涉的符码或下一级符码的段落或单元叫做元叙述,它们构成了元叙述符号。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