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论述的学习体会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振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阐明了发展的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明确了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提供了发展的方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全面发展可以从全局性、全体性和全方位性三个维度来认识。

      教育发展的全局性 首先,教育发展的全局性要求把教育发展放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高度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全局、时代发展的全局,才能自觉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其次,教育的发展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而是要多方兼顾、全面把握。这里既包括各级各类的教育,也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最后,把握全局既要多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审时度势,一般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以点带面,互相促进。近十年来,我们始终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又将重点大学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抓两头带中间,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

      教育发展的全体性 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面向全体人民是教育公益性的要求,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的要求。如何理解和处理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关系,是教育政策选择中难以回避的一对矛盾,也是如何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大众教育,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就是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2006年我国又修订了《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均衡性。但强调大众教育并不是忽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并不是忽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要的是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本分担,让各类人才都能适得其所,“学有所教”。

      教育发展的全方位性 教育发展的全方位性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能把教育活动窄化为读书,更不能窄化为智育活动;二是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不同特点、不同能力结构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空间,保证每个人都得到相宜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个性更加鲜明,更具有特色和优势;三是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师生是相互依存的两方面,教师发展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保证。

      教育的协调发展

      教育的协调发展既包括教育与外部关系的协调,也包括教育内部关系的协调。

      教育与外部关系的协调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经过了历史教训之后重新认识到的朴素真理,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时代要求。要实现教育发展的这一根本目的,教育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充分的、适用的、多样的、优秀的人才;同时,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教育还要发挥先导性作用,适度超前发展,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等,紧密联系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实际,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满足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与内部关系的协调 教育的内部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里,实际上明确提出了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方面和重点对象。

      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首先是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城乡、区域、校际均衡发展。缩小由于长期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校舍设备、政策许可等方面,制订标准,设定底线,加长短板,显著缩小义务教育差距,无疑是教育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对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由于中国发展不平衡,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十分重要。区域性推进是我国成功的经验。在能够统筹人、财、物的最小区域推进教育均衡是最现实的选择。

      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无疑还有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是公民素质培养的基础的基础,涉及亿万家庭。虽然近年来各地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但与学校教育比起来,明显存在差距,比如入园率低,管理职责相对模糊,办园质量悬殊等。这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成就不相称。对于几百万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特殊教育是具有终身影响的大事。近年来,各地特殊教育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继续加大力度、提高水平的空间还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