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概念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明仁,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赵明仁(1975- ),男,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讲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

原文出处:
教师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立基于对技术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批判反思,实践取向和解放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具体内涵表现为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人的发展,作为学习的历程和作为探究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控制型向内在生成型转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06)04-0001-05

      富兰(M.Fullan)和哈格芮乌斯(A.Hargreaves)把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关系分为两个时期[1]:第一个是革新为本的时期,教师为了成功地实施变革,需要采用新的课程与教学材料,相应地改变教学行为和信念。这种根据教育改革需求所进行的教师改变具有把教师工具化的倾向。第二个时期是90年代以后,把教师作为整体的人和学校作为整体的变革单位。认识到教师的发展与所处学校的改善是不可分的,而且教师的发展不是强加在教师身上的,需要尊重教师所持有的信念,重视教学的文化和教师的工作环境。在这个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概念化表现为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人的发展,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习的历程,视教师专业发展为探究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控制型向内在生成型转变。

      一、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人的发展

      当我们走进学校,从实践的视角理解教师的工作与发展历程时,教师就是整体的人,不能割断其历史与未来,不能把教师分解为知识的、情感的和技能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人”的发展,就要尊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承认教师有其个人历史及其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这个“人”多方面发展的结果[2]。

      (一)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主体性的彰显

      从语法结构上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二字可以有两种词性。其一为“专业发展”的定语,对“专业发展”的强调胜于“教师”。其二为“专业发展”的主语,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对“教师”的强调胜于“专业发展”。回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定位,正是经历了从“定语”到“主语”的转变。

      古德森(I.Goodson)对这个过程做了很好的总结[3]:在英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上,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通过大规模调查和历史分析的途径来了解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以一种不精确的、集体性的统计结果,将教师视为一般从业人员,毫无疑问地应付一个权力来源对其角色所设定的期望。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研究者则视学校教育为一个社会控制过程,同情学生,而视教师如同坏蛋一般;末期则开始注意教师工作中的限制,视教师为被系统所要求、愚弄的牺牲者。80年代末由于社会批判、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研究者放下身段,从教师的视角来研究教师,关心“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与生命”,视教师为建构自己历史的主动者,而不是一味地被集体所界定的角色。

      周淑卿对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角色的转变也有相似的论述。1980年代之前将教师视为社会结构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被权力体系赋予规约性的意义。所谓的专业发展,即是向符合某种客观界定的或机构认可的标准努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是为了学校和社会的改善,社会赋予教育何种功能,教师自然要成为某种规制的角色。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就如同朝圣一般,逐渐接近或符合一套既定的角色规范或专业规准,而将所有的自我嵌入既定的框架之中[4]。在“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专业观点中,不再将教师视为集体,也不是不带情感的职业知能存储器,而是有独特的个人经历、专业经验、服务理想的人。

      从以上两位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转向的论述来看,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舞台上,本该属于主角的教师,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却坐在台下倾听研究者的布道,规训教师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在教室这个场景中应该如何表演。首先,这种做法在专业上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因为那个年代的研究者对教学本质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过程—成果范式一统教学研究天下的年代,在技术理性的认识论指导下,研究者热衷于通过统计的方法寻求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成就之间的单向线性关系。在研究者看来,教学就是教师提供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行为的过程。然而,教学远非这么简单,70年代末兴起的中介过程范式和课室生态范式的教学研究正说明了教学的复杂性格。仅仅通过制定预设的标准来培训教师使其满足复杂的教学所需的要求似乎是不够的。其次,这种做法在政治上的合法性也受到质疑,因为自主是教师专业性的基本内涵,教师对有效实务运作的自主性是教师专业性的主要部分。在研究者向教师兜售“知识包”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也就无从谈起[4]。80年代以后对教师生存环境的关注,倾听教师的声音,是教师“自我”与“主体性”的展现,是对人存在价值和感觉的关怀。无声音的个人,意味着其“观点”与“目的”容易被外在所附加,自我意识受剥夺,不容易知觉到真实自我的存在,是“沉默的奴隶”,最终无力成为自主的行动者[5]。

      (二)重视教师的经验与历史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如果说由教师以外的人所主导的教师专业发展忽视了教师的尊严、价值与主体性,而使专业发展活动缺乏人性的话,这种缺乏人性的专业发展活动中所存在的与教师本人疏离感也客观的导致了教师学习效果的低效。大量文献表明,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认可教师现有的信念和实践[6]。教师的经验形塑着教师解读研究而来的理论和知识的意义[7]。教师是通过他们现有的知识和信念这把筛子来诠释学习活动的[8],教师不论是从个人经验中,还是从各种其它专业发展活动中学习时,他们所持有的知识和信念影响着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