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7)05-0078-06 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今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哲学思潮,它将后结构主义的方法引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当中,并试图在吸取葛兰西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运用解构主义的方法,批判地重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因此,从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哲学思想。总体而言,后马克思主义反对当代政治学中的那种建立在经济决定论基础之上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观点,它试图消除政治领域中的那种线性的历史进步论观点,认为政治无中心与基础,试图对政治进行去总体化、去经济化的处理。从方法上看,拉克劳与墨菲试图通过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以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它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有着本质差异。现在,我们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出发,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做一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观点做一批判考察,以深化国内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并为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拉克劳与墨菲政治观的基本点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时代的新变化,需要一种新的话语与方法,因此,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学分析方法,这一新方法放弃了现代政治理论所使用的传统分析方法与理论。他们的政治分析理论提出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与极大的关注。争论的焦点集中于他们政治观的核心观点上,即“政治先于社会”。也就是说,他们将政治与社会二者的关系做了颠倒,不是社会先于政治产生,而是政治先于社会出现,从而提出了“社会是不可能的”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这一命题成为后马克思主义重新解释政治的基础。那么“社会不可能性”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社会不可能?概括地讲,就是先于政治出现的客观性、总体性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拉克劳与墨菲看来,社会是由政治活动构造的,在这一基础上,后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再定义是:“它既是对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对社会构造物的颠覆。”[1]69这一定义强调政治的建构性,排斥了马克思关于政治是上层建筑的观点。就政治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他们否认社会自身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性,否认经济利益或经济决定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而是认为社会是一个建构的产物,社会关系是由政治决策塑造和再塑造的,是由政治斗争所建构的。如此,在政治先于社会的命题中,政治就被赋予了一个本体的地位,也就是他们所谓的“政治本体论”。拉克劳与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一观点,并对这一观点做了细致的谱系学考察。随后,拉克劳在其另一本重要的著作《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中,对“政治先于社会”这一命题作了更详细的论证。概而言之,拉克劳认为,是政治认同构造了社会和社会行为主体;而不是社会与社会行为主体建构了政治认同。具体而言,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有如下四个基本点,或曰四个基本的特征: (一)政治认同构成了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通过政治行动建构的,政治认同构成的社会关系永远是偶然性关系。拉克劳与墨菲认为,客观性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客观性社会概念是现代理论误读政治的产物。实际上,社会是由政治认同建构的,同样,社会关系也是建立在差异与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一建立在政治认同基础之上的社会及其社会关系,并非是内在的、客观的,而是取决于政治的建构,是偶然性的关系。从政治建构论的视野出发,拉克劳、墨菲就对社会是否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给出了一个否定性的回答,并得出了其反本质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必然已经消失了普遍性的当今世界内,我们发现的只是不确定性以及与此相关的非可能性的讨论,除此以外,一无所获。”[2]26 必须注意的是,拉克劳、墨菲强调社会的偶然性,解构必然性,并非是对必然性的全面、彻底的否定,而仅仅是为了断定必然性不在场,是为了超越必然性概念的局限。他们为必然性还是保留了一个“空置的总体性”。后马克思主义“空置的总体性”的政治概念基本含义是,普遍性的政治本质并不存在,政治意义是不确定的,是在政治活动中建构的。政治认同的偶然性关系是必然的。因此,拉克劳说:“我们正在论述解决的并不是一种必然性的全面否定,而是必然性的不在场问题”[2]27。 (二)对抗与冲突是政治的本质特征 从对抗与冲突的角度出发思考,就会发现政治认同的偶然性是破坏了必然性的偶然性。拉克劳认为,偶然性不是必然性否定的一面,而是改变与阻止社会完整建构的复杂性因素。拉克劳怎么说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而是对社会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的解构,在其中,客观性是部分地被建构,也是部分被威胁着;同时,必然性与偶然性二元对立也同时被解构,二者的界限也走向消失,并不断地被置换。在哲学本体论上而言,拉克劳与墨菲认为,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严格区别的消失与相互解构作用,使那种否定客观性或总体社会概念的偶然性逻辑更有根据。 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冲突与对抗造成社会的断裂,形成社会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正是冲突与对抗构成了政治的本质,因为,正是对社会断裂缝合的努力形成政治认同。冲突与对抗的这种构成性特点,意味着所有的客观性与整体性社会的不可能性。从本体论上看,冲突与对抗造成社会必然性之间的相互颠覆,政治起源于冲突与对抗,它既是对社会偶然性关系的建构,同时也是对社会必然性关系的颠覆。正如我们前面所看到的,拉克劳与墨菲关于政治的冲突与对抗的构成性本质特征,意味着把所有社会关系客观性都解构为一种构成性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将取代作为绝对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在场的客观性或总体性的社会概念。因此,这种否定性只能在现实的政治框架中被构想,“这意味着主张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非决定性因素是构造性的,因此,对抗亦是如此”[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