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6)04-0099-04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几乎都成为政治进步的触发点。正在发生的数字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世界政治的生态,“博客”尤其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网络政治现象。“博客”是Blog或Weblog的音译,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指在网络上发表、张贴个人“网络日志”的人,是继E-mail、BBS、QQ之后的第4种交流方式,指人时对应的英文是“Blogger”。本文认为,作为博客的一个重要类型——政治博客是指为表达个人政治见解、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或者实现政治诉求,在网络上发表政治性网络日志的政治人物或关心政治的公民,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化网络表达方式。据统计,2005年美国有1100万人创建博客、5000万人访问博客,约占美国互联网用户的30%,总人口的1/6;法国227万人创建博客,占法国互联网用户的9.3%,600~700万用户访问博客,占互联网用户的28%;德国428万人创建博客,714万访问博客[1];中国博客数量也已超过1600万人。根据Technorati公司2006年2月的统计,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个半月就增长一倍的爆炸性速度发展。2005年8月,《美国博客研究报告》通过观测400个访问量最大的博客发现,在美国,政治博客最流行,其次是生活博客、科技博客和女性博客。 一、政治博客的产生与特征 (一)政治博客的产生。1998年,美国人德拉吉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第一个报道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被认为是最早的成功政治博客,在大约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美国的政治舆论导向,在新闻史上创下了一个个人网站长时间设定社会焦点话题的先例。在美国2004年大选期间,围绕伊拉克战争问题的争执,大量的政治博客涌现。美国的政治博客有左派、右派之分,但保守派在博客领域中最引人瞩目。著名保守派政治评论家沙利文指出,在2000年大选时,他的博客总访问量只有4000次,到了2004年访问量曾一度在24小时内达到10万次。2001年在“9·11”突发事件中,在飞机撞上第一幢楼时,就有博客把自己所拍的照片迅速传到网上,事件发生后,政治博客成为报道“9·11”事件的主要新闻来源渠道之一。一个重要的博客门类——战争博客(WarBlog)因此繁荣起来,有人甚至认为“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 (二)政治博客的主要特征。第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治博客与普通博客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民主的政治形式由于出现政治博客而发生了改变,自由出版和个性化书写博客的传播也同时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结构。政治博客成为公众的武器,用来表达政治见解、参与政治生活。博客的政治参与意识是在博客传播中体现出来的,它使博客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政治决策中。博客所提供的政治传播和自由书写的力量是人类在网络社会中呼唤民主自由的一种新型的形式,张扬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平等是博客的政治目标追求。第二,政治博客是更为自由、廉价、简便的个人主页。在公共论坛上发帖要受论坛主题和版主的管理限制,希望享受更多自由表达权并集中保存自己意见和发言内容的网络用户,自然转向个人主页的解决方案。个人网站对网民的技术水准、资金条件、维护资源要求较高,只能少数人拥有,而博客网站的低门槛则使其具有很高的开放性。Bloger的软件是免费的,要成为博客,用户只需在免费或付费的博客网站上申请注册,就可以拥有自己的Bloger。博客网站是无数人对无数人的传播社区,是一种极自由的书写形式,它即时自由地出版或编辑自己的文章,构成一个随时发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政治空间。第三,政治博客的政治表达方式比BBS更为严谨。BBS论坛可以比喻为开放的公共政治广场,博客则是开放的政治私人房间。BBS的帖子结构较为简单,通常是一篇原创信息或评论,后面跟上网友的相关发言。政治博客文本的内容结构要相对复杂一些,是博客就某一政治主题,将原创性文章或搜索和挑选的网上最新政治信息线索,扼要整理汇集后放在网上。政治博客文本是集原创文章、链接评价、链接、网友跟进文章于一体的,政治博客制作的日志更加审慎和仔细,其单个文本的丰富性、论题的拓展空间都超过了BBS的网友发言帖子。相对于BBS的随意性和匿名性而言,政治博客的政治表达空间较为稳定,更多的博客甚至采取实名的方式发表言论、创立自己的主页,其社会责任感也较为增强。 二、政治博客的三种类型 (一)普通网民政治博客。这是政治博客最庞大的群体,他们关注政治生活,并在Bloger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甚至影响到国家政治发展。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主持人丹·拉瑟在节目里公布了据称是布什当年服役时上司的备忘录文件。文件指责布什服役时成绩没有达到要求,但这位上司却被人强迫篡改记录。节目播出后,政治博客约翰逊将文件下载后重新在Word文件的标准格式下输入,发现自己做出的文件和30年前打字机打出来的文件完全相同,于是在自己的博客上提出质疑,有数百人迅速跟帖,最终导致丹·拉瑟辞职。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博客萨利姆·帕克斯从2002年9月开始一直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据传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巴格达。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登录互联网搜索他的网络日志,他从巴格达向世界发送的报道,比CNN、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更加鲜活有力,吸引各大媒体竞相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