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90(2006)03-0001-05 马克思创立的实践辩证法,为人类教育基本观念的发展与更新提供了与以往一切哲学有别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是继康德、黑格尔之后的又一次哲学、文化思想的批判性综合,为人类教育基本观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以欧洲为舞台的开放时代,各民族的闭关自守已被打破,它“被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如此。”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革命性、批判性、实践性与超越性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的视野包括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并把消灭阶级与阶级的教育、人将获得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的理想目标。人类进化是永恒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只是人类进化的环节,实现这一理想只不过表明人从社会关系中提升出来,最终摆脱动物界,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当下的时代精神是和平与对话、和谐与发展。人类步入太空,竞争激烈。两种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对立并未消失,伴随文化帝国主义兴起的无硝烟战争,走势令人警醒。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那些历史条件至今还没有被超越,在现时代,社会主义历经曲折更加成熟。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平崛起,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向前发展,这是一个历史任务,它要靠富于生命创造力的人类实践活动,通过世代的历史积累来完成。 列宁指出:“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它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了十九世纪人类思想精华的文化成果,在二十世纪,已发展为深刻影响各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中革命与建设的思想理论,并推动着历史进程,为推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保持它自身一贯的开放态势。面对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新问题、新成就,出现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这里仅就文化哲学、精神现象学领域及其对教育观念更新的价值作简要论述。 一、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价值的探究 文化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精神出路的学问。当代世界哲学的重点已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解答”已涵盖其意。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全部丰富成果的。“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也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定、自由和必然、个体与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人的真正本质、自由、存在的实现,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人类文化—心理层面的真正内涵。 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最基本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以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矛盾的实际生存方式和能力,它构成了人类发展及全部历史的基础。同时,生产力也是促成人类自我精神领域自我拓展的催生力。马克思以深沉的历史感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只有通过异化的扬弃,并保存异化的积极成果而进入理想境界,它表明“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当代人类探求精神出路转向文化哲学绝非偶然。历史的与伦理的或科学的价值冲突以前所未有的激烈形式展现出来。西方人精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悲观、空虚之感正显示出他们对更高精神慰藉的寻觅;同时,二十世纪以来被强制卷入现代化历史运动的第三世界的各个民族,依旧在历史的与伦理的冲突中挣扎着向现代化目标艰难迈进。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以解决这一冲突为己任的文化哲学成为当代世界哲学的主流。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提供了可资进一步加工改造、提炼升华的大量实证材料。 历史的与伦理的冲突,是人类心灵深处最深刻的一重矛盾,它涵盖了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性、个性化与社会化、理智与直觉等一系列矛盾。解决历史与伦理的冲突,必须揭示人类心灵历史发展的规律,研究人类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一切产物。通过科学地揭示文化的结构、功能、价值与文化的发生、演化、交流、选择以及离析与整合的规律性,来展示体现在不同文化类型中人类心灵的共性与民族文化心理的个性。进而深刻揭示人类心灵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规律的统一,最终达到对历史与伦理冲突的科学解决,以昭示真善美统一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前景。 文化哲学对教育意义的探究具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意义。教育的对象是人,在文化哲学看来,人是文化的创造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的科学方面涉及事实的方面;教育的文化学方面涉及价值方面,即教育意义的探究。教育在其基本意义上是世代延续的人们借以取得其历史地位的教化过程。人们通过教育学习当代的文化,了解并创造未来的文明。简言之,教育具有继承、参与和贡献三重目的,教育的文化学意义上的目标在于价值形成力与文化创造力。 历史的与伦理的冲突引起教育哲学家们的深刻反思。迄今为止,在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域,学校教育只是在提高低级能力(如机械的重复活动的技能)上比较成功,而不是在发展知、情、意的这些高级品质上。人的潜能与价值是当代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所关注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肯定人的潜能诸如人类的学习能力、速度所达到的限度,人类在有利的环境中,似乎能够表现出快速学习的惊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