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06)05—0393—04 经济全球化既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生产力和社会劳动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实现政治民主、捍卫人权、市场经济的旗号,在全世界推行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过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剖析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特点和实质,是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接受政治文化和制度规范并使自己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如果说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社会文化背景,那么政治文化社会化就是建立这一背景的制作过程。毋庸讳言,全球化的直接表现即自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其主导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向全球范围的渗透和扩张,这一渗透和扩张过程即是其主导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它对全球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的演变起到加速传播、交流、冲突、融合作用,其目的使社会成员对其强权行为产生一种整合感或者说认同感。 发轫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政治体制构建和政治策略取向,它代表了当时社会进步的理性主义传统,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实践的主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自我和个人,特别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以及如何保证这种自由选择权的实现,是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矛盾激烈的产物,在同凯恩斯主义的争论和反思政府对“市场失灵”纠错的效果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后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政治文化。它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尤其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对实现个人权利的极端重要性。 从学术思想来说,自由主义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亚当·斯密所开启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了研究领域。在分析方法上将经济学理论引申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期使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即“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理论和策略穷尽社会历史现象和问题。从实践政策上看,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新殖民统治的思想武器。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在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撑下,高擎着“华盛顿共识”文本,以提供贷款为诱饵,迫使发展中国家拆除贸易壁垒,按照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使发展中国家主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带有全球化语境下政治文化培养的基本特征,它同一般政治社会化是以国内居统治地位的政党,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体向国内广大的“公民”、“大众”等进行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的灌输与教化不同。随着各种形式的跨国互动在全球层面运作方式和内涵上的深入,非国家行为体正在政治社会化的操控中扮演着日益引人注目的角色,政治社会化主对象体则是完全拥有主权的发展中国家。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社会化是出于强权的需要,意欲借助“曾世价值”的粉饰,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世界上其他国家。 二、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特点 1.“文化暴力”的知识——权力话语控制 加尔顿提出,“文化暴力”是西方在后现代时期代替对第三世界经济和政治直接控制的新的统治形式。文化是一系列的象征领域,它包括宗教、艺术、经验科学和形式科学(逻辑学、数学)等,这些都是为直接暴力和结构性暴力进行辩护、使之合理化的方面。[1]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国家利用自己在“国际商业和信息网络”中的优势地位,谋求“影响和引导”世界未来方向,就成为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重要特点。 法国传播学家马特拉对西方尤其是美国传媒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全球化的大肆渲染统统称之为“全球化意识形态”[2],即主张一种后冷战时代的市场经济万能论——市场自由化、世界性扩张、经济全球化、人的自由等,这一西方主流话语背后所掩盖的实质是文化权力不平等。 目前,互联网上的英语内容约占90%,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了传播于世界各地约90%的新闻。这些大众传媒以爆炸的方式倾销其文化产品,通过文化传媒把自身的价值观、政治意识和政治认知编码在整个文化机器中,强制性地灌输给第三世界。“文化暴力”的知识——权力话语控制是媒体网络借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领先优势,建立在强制基础上的一种符号强暴,其目的旨在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其特点则是把与特定历史经验相联系的特殊需要概括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而全面推广。当“媒介暴力”成为人与社会的唯一中介时,人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格式化”了。 2.“消费文化”随着资本的扩张而不断影响和解构民族的价值基础 “消费文化”是指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以生活方式的选择开始主导大多数国家经济活动的趋势,这种生活方式深受传媒广告所宣扬的审美情趣、品味建构的影响,诱惑消费、追逐消费、炫耀消费并使消费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甚至使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内容。消费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是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实践层面也以消费作为主要目标的趋向,导致了消费社会的诞生。20世纪是消费时代,正如丹尼尔·贝尔指出的:“更为广泛的变化是消费社会的出现,它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俭朴、自我约束和谴责冲动的传统价值体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