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革命与政党理念的更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守军(1970-),男,四川什邡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讲师。重庆 400064

原文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网络革命对现代政党政治,尤其对政党理念的更新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条件下,政党政治理念的更新将影响,甚至决定政党发展的根本命运。政党理念的更新也是政党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6)04-0053-04

      世界范围的网络革命使人们的视野、知识结构、文化层次、信息来源渠道、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社会的物质、精神需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党所面临的政治活动的开放、透明环境已与过去的封闭状况大不一样了:人们从被动地接受政治宣传向主动、积极的政治参与转变;不是政党要求人们做什么,而是人们对政党的要求日益严格、甚至苛刻;人们更看重现在政党应干什么,干了什么,干得怎样,而不是政党过去干了什么、将来会怎样,从而使政党把其自身建设,尤其是以先进性建设为核心的政党理念的更新摆上了重要日程,因为谁能首先适应并满足网络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充分利用好网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占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以崭新的政治理念吸引民众,谁就会在政治上占据主动,获得发言权,赢得人民的支持拥护而获取执政权并巩固其执政地位。

      一、政党理念与执政理念

      (一)政党与政党理念

      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讲,政党就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为了实现其共同的政治理念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以非和平或和平方式夺取、巩固、影响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主要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虽然东西方政治家及学者对政党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但不能否认的是:任何政党都是该国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阶段而应多数人民的意愿和维护国家民族现实利益或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需要而产生的。政党政治作为现代国家的主要政治现象,它应具有这样的特征: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特定的组织和纪律;有较稳定的成员;以非和平或和平方式夺取、巩固、影响或参与行使国家政权、权力为首要目标。政党理念指政党的政治理念,是政党及其代表的阶级、阶层的追随者、支持者的政治理想、信念和追求,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托,它主要通过政党的政治纲领集中、具体体现出来。政党理念是政党的灵魂,是凝聚、团结全党的核心价值,是全体党员理想、信念的目标价值追求之所在。政党理念直接决定着政党的行为、活动的方式和行为、活动方式的价值取向,甚至直接影响到政党的命运前途,因此,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理念,没有理念的政党是不存在的。任何政党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党理念也不例外。这样,政党理念就是动态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它总是通过政党的短期、中期、中长期和长期的具体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出来的。因此,政党理念总是统领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任务的。

      (二)政党政治理念与执政理念

      当某个或数个政党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取得国家政权后,它(们)的“政党理念”就必然要发展成“执政理念”。执政理念是执政党自己特有的政治理念,通过其执政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方面的具体政策体现出来,是政治现实主义的必然产物。如果说没有取得执政地位的政党也有“执政理念”的话,那这种“执政理念”就是其“政党理念” (政治理念),并还处在“理论阶段”或小范围的实践探索阶段,而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已在全面实施了。在野党或“革命党”从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变成了领导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它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保住其执政地位和长期执政,它必须更新其传统的、旧的、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的政治理念,除满足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外,还必须一定程度上照顾其他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个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缓和各种社会矛盾,甚至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不仅要巩固原有的阶级基础,还要扩大新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这样就使政党的执政理念比(在野的)政党理念大大向前发展了。执政党的理念主要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就该认真干什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要处处表现为“执政为民”,在既定的法治思想、法律框架内,通过和在野党或其他党派、政治组织的相互协商、妥协、让步,以求各方利益平衡,做到“和而不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和谐局面。执政理念在某种意义上使政党理念从可能变成了现实,并实现了政党理念内涵的更新和实践的政治模式的转变,适应了政党政治发展的要求,也必然会随着政治现实的客观要求而不断发展。

      二、网络革命对现代政党政治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因特网和多媒体的爆炸性发展而深入渗透到家庭和文化之中,其速度远远超过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每个国家和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了以这场技术革命为中介的结构改革。”[1](P389),尤其是21世纪国际互联网的扩张性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电子信息网络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由于网络信息传送速度快和使用成本低,信息享用的全球化和平民化成为现实,因为人们能够通过网络极其方便地接受教育和获取信息,促使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导致人们思维方式多元化和行为模式个性化。这些变化必然促使社会活动方式发生改变进而使国家、政党、政治组织的组织结构、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网络革命所引起的是“一个多方面的进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活动的所有领域中的变化”。[2](P35)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跳跃式的扩张性发展更加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民主政治意识和社会人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因此,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指出:“第三次浪潮不仅仅是个技术和经济学的问题。它涉及到道德、文化、观念,以及体制和政治结构——正如工业革命摧毁了先前的政治结构,或者使得这种政治结构丧失意义一样,知识革命——以及它所发动的第三次浪潮变迁——将对美国和许多国家产生同样的效果。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政党和政治运动将生存下去。”网络时代改变了政府、社会、民众的互动模式,对政党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日趋突出,主要体现在政治过程、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主权、政府管理、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方面,并深化了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在现代政党政治框架内,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就是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事务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政党对此负有推动发展的责任,其“健全民主的标志之一就是不断改进形式,为促进更广泛更充分的参与创造出新的手段。”[3](P41)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等人在《全球大变革》一书中也指出:“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在被塑造成一个共同分享的社会空间;在全球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够对另一个地方的个人或社群的生活机会产生深远影响。”世界互联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就为政党创造了这种手段,而且为政党政治理念的传播、拓展、反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政党的影响力:只要政党能及时、准确掌握网络技术,站在网络信息的前沿,充分利用网络迅速联系、交流、沟通、反馈的信息优势,就可占领社会舆论导向的制高点,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从而使其活动范围及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