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6)03—0016—05 中国政治学20世纪80年代得以恢复之后,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和政治学理论问题,自1990年以来,国内学者郭正林、 何包纲和朗友兴、 沈明明、 杨明等都基于抽样调查的数据公开发表过研究成果。 此外,一些研究中国政治的西方学者,例如:Melanie Manion,Kent Jennings,Tianjian Shi,Wenfang Tang,Jie Chen等也发表了许多研究中国政治的经验研究文章。曾经有学者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科学抽样调查进行过系统的归纳①。但是,对于1990年以来中国政治学概率抽样调查的状况,目前还没有学者进行过总结,因此本文将从1990年开始,对中国政治学概率抽样调查的一些实践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出中国政治学概率抽样调查的基本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种类 抽样调查是研究政治学的具体方法之一,属于经验研究的范畴。抽样调查按照抽样方法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概率抽样就是按照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使总体中每一个体都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最大的优点是知道每个样本的入选概率,能够计算抽样误差,从而推论总体。如果按照数据采集方式进行划分,抽样调查又可为邮寄访问、电话访问、入户面对面访问、网络访问等。邮寄访问以向受访人邮寄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该方法的采访成本不高,但是回收率通常比较低。电话访问目前在西方国家应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具备良好的应用条件,主要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易获得符合标准的居民住宅电话的抽样框,如果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系统(CATI)进行随机拨号,常常会遇到非常高的空号率或者非住宅电话。二是农村居民的电话普及率目前还未达到能够使用电话访问的要求。网络调查的样本代表性问题不宜解决,网民通常具备系统性的特征,例如,2005年我国网民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了55.1%,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54.5%②。此外,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对于学术研究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问卷内容要求简单,问卷不宜过长。 入户调查相对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成本高,但是可以通过入户访问的方式解决邮寄问卷回收率较低的问题,并且对于研究内容的难度和容量的限制较少,可以保证学术研究的要求,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精神健康调查”的中文版问卷长达269页,包含3000多个变量,但是拒访率(8%)、中途拒访率(0.2%)以及调查成本都在正常范围之内③。 不同的研究目标决定着不同的抽样设计和数据采集方式。在大多数学术研究中,出于对推论研究总体的需要,大都采用概率抽样设计和入户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在此将集中讨论概率抽样设计下、入户面访式的政治学主题的抽样调查,对于非概率抽样调查和概率抽样调查中的邮寄访问、电话访问,网络调查不做探讨,另外对于那些虽然是概率抽样设计下的入户面访式抽样调查,但是不符合抽样精度要求和数据采集质量要求的调查也不进行讨论。 二、1990年以来中国政治学概率抽样调查的实践 本文将国外政治学期刊、中国学期刊、民意和社会调查期刊,国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以及这几方面的学术著作都纳入数据采集的范围,按照“中国”、“政治”或“政策”或“政府”、“调查”或“数据”等关键词进行全面搜索,采集关于研究中国政治的抽样调查的信息。然后在所有的信息中,集中关注概率抽样设计下的入户面访方式调查。结果发现,采用概率抽样设计和问卷入户面访式调查的研究并不多见,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政治学调查还不到30个。这些抽样调查的主题主要分布在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政治参与研究(包括公民政治与意识、参与行为)、乡村选举研究、政治文化研究(包括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研究等)、政治精英流动等方面。 在这些调查中,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的是这样几个调查:1990年“中国地方政府和政治经济的四县研究”、美国学者史天健教授主持的“1990政治行为调查”和“1993—1994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参与研究”、美国学者Ronald Inglehart主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s)”、香港学者李连江教授主持的“乡村选举研究”、美国学者陈捷教授主持的“北京调查”和“江苏调查”,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持的“1995—2004北京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调查”。 1.政治体制改革研究。1990年第一个研究中国政治的概率抽样调查是“中国地方政府和政治经济的四县研究”④。该项目由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系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合作进行。该项目的主持人包括许多知名的研究中国政治的学者,例如:Samuel J.Eldersveld,Kent Jennings,Kenneth Lieberthal,Melanie Manion,Michel Oksenberg,陈哲夫、贺和风、沈明明、谢庆奎、杨明等。1996年,该课题组对原来的样本进行了“固定样本跟踪调查(panel)”,由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与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中心合作进行。该项目的研究主题是地方干部和群众对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态度,以及影响他们态度的原因。具体包括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评价、对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不同层级的领导、利益团体、媒体对地方问题和政治改革的看法等等。在抽样设计方面,该项目选取了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四个县,然后在每个县中按照分层、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robabilities proportional to size,PPS)的抽样方法,逐步抽取了乡镇、村、家庭户,最后在每个家庭中随机抽取一个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作为受访人,样本量在2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