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轮回

——虚拟环境下的师生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宗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信息社会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区别于真实世界的虚拟社会环境的诞生,虚拟环境下师生关系将出现一些新变化。教育活动的强制性决定了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对抗。虚拟环境下师生关系由传统的“人—人”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因机器与人的不同导致了虚拟环境下师生间的对抗更趋缓和隐蔽,表现为一种轮回式的权力流动关系:控制对方的力量也将使自己被控制,最终使双方缔结成一种更牢固的对抗关系。但对抗的目的不是造成双方的分裂与疏离,而是促使双方达致和谐共生,使教育活动更富活力。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字号: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重要的表现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了一个有别于真实世界的“虚拟”的社会环境,“在虚拟环境下人类的社会生活将如何变化”因此成为一个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勿庸置疑,教育活动在虚拟环境下也将可能出现一些新景象与新问题。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尚未成熟,对于未来社会生活场景的构想必将带有一定的推测性,因此,本文选择了电影《黑客帝国》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鉴电影对未来社会的幻想性描述作为研究的基本模型。之所以选择电影《黑客帝国》是因为该电影是对未来虚拟环境的一个典型性描述,该电影的播出曾引起学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虚拟与现实”问题的大讨论。电影所描述的未来景象虽不是真实,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未来的问题做出猜想与反思,科学幻想历来就是文明进步的一个动力(注:将电影、文学等艺术作品作为教育学研究的资源,已有学者从方法论上进行过详细的论述,参阅〔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电影《黑客帝国》(原名The Matrix)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2世纪时,人类已丧失了对地球的统治权,地球被机器人(也即电脑)所控制。机器人用电脑程序虚拟出一个巨大的虚拟世界,影片中将这个虚拟的世界即称作“Matrix”。人类生活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不知真相,而人类的真实肉体却被机器人用来为机器提供能量,也即人类的肉体沦为了机器的电池,完全被机器所操控,彻底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而仅有一小部分人类摆脱了机器人的控制获得了身体的自由,他们在地底深处建立了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相对于机器人建立的虚拟世界而言),那是一个称为Zion(锡安)的城市,这些摆脱了机器人控制的小部分人类一直试图拯救那些被机器人所控制的大多数人类。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相互斗争持续了很久,最后以人类与机器人和平共处告终。

      电影所描述的未来社会中,因为机器人的介入,社会结构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是由人所构成,人是社会行动的主体,因此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想象都源自于人自身的变化。教育活动的主体也同样是人,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这两大主要角色类型,没有教师与学生也就没有教育,没有了教育也便不会再有教师与学生。因此,未来教育的变化首先会体现在这两大教育角色上,虚拟环境下教育的转变将首先表现为教师与学生这两大教育主体之间的角色关系变化上。

      一、虚拟环境下师生关系的转变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集中表现为两大尖端技术:一项为人工智能技术,另一项为虚拟现实技术,而两种技术的发展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二者相结合最终在创造着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新世界。电影《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未来世界的场景正是由发达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就是机器的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在电影中机器最终获得了和人同等的智慧并进一步取代人控制人类世界,而机器人用以控制人类的手段就是虚拟环境。美国当代著名发明家雷·库兹韦尔曾大胆预言:“在21世纪结束之前,人类将不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或最有能力的生命实体。事实上,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讲,这最后一句话是否符合真实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人’。在此,我们看到这两个世纪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如何定义人类将是下个世纪基本的政治与哲学问题。”[1](P2)这一预言无疑揭露了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之后的一个可能性后果:即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实现计算机对人的替代,这种替代将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既然机器的智慧可以与人同等,那么机器也就可以替代人的许多社会角色,承担人的许多工作,在教育中自然也不例外。电影中机器可以取代人类的领导层,那么教育中机器也将同样可能取代教师。在当下的教育活动中,计算机已经开始大量参与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可以说计算机在当下的环境中已经成为半个教师,那么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教师的整体替代也就并非不可能。

      在电影中,未来的社会冲突主要表现为人与机器之间的冲突,这正是机器对人的整体性替代的结果,事实上,机器获得人的同等智能之后也便获得了同等的社会身份,可以说机器在此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试想如果机器介入教学成为教师的替代品,那么学生要面对的将不再是作为人的教师,而是机器教师,也就是说,师生关系将因此由传统的“人—人”互动模式转变为“人—机”互动模式。当然,电影所描述的那个机器人统治的世界只是一个想象的结果,真实的社会中机器能否真的获得完整的社会身份从而与人共处还难以定论。但是,信息技术同时又在创造一个虚拟的环境,当下的网络环境已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中,人所面对的也并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实体。如同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的那句名言一样:“在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在虚拟环境下,我们真的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虚拟环境下人所面对的都是机器,因为人所真正面对的只是一个机器模拟出来的虚幻环境而已。所以,机器即使不会替代教师,也会成为师生交往互动中的一个中介,在虚拟的环境中,师生都要通过机器去认识对方,向对方传递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无论教师或学生所面对的都已不再是人本身,而是机器,因此,虚拟环境下的师生关系也必然表现为“人—机”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