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这一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是整个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灵魂和先导,探寻如何促进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教育的特殊的本质和属性,教育在政治意识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一、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是根据社会需要,为培养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之人类自身,而提高其素质的这样一种社会实践。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辩证发展,而从教育本质来看,教育对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政治意识文明是人的政治生活在意识方面的进步状态,对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有着促进作用。 教育是人类社会化和个性化在主观意识方面的重要生产方式。相对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可以这样说明教育生产的基本运动过程:继承、掌握和积累一定经验的人或集团(生产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生产工具),培养和教化目标人或集团(生产对象),使其掌握社会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各种工具系统,具备思维和交往的能力,懂得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行为规范,拥有丰富的情感(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对人起作用是通过有目的地改造人的主观意识,使人的活动能够在这些意识的指导下进行。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在主观意识上适应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要求。教育通过它的特殊的生产方式,可以使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成既包含个性化的社会化意识,又形成与社会化意识相统一的个性化意识,使人在主观意识方面趋向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提高人的意识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程度,使人的主观意识符合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要求。政治意识文明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范畴,“它是人类政治意识进化发展的成果和状态”[3]。政治意识文明对人的意识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要求很高:对社会化的要求主要是,它要求人们具有构建理想政治文明所需要的一种共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对理想社会的共同政治信仰;对个性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是“有容”和“扬弃”的过程,政治意识文明之所以被称为进步,就是因为“有容”来允许相异的个性化政治意识的存在,然后通过“扬弃”来比较斟酌各种不同的政治意识,最后来选择正确的政治文明发展的模式和方向。这两点的实现都需要人的个性化政治意识的存在,同时政治文明的发展也需要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政治意识的存在。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就会相应地推动政治意识文明本身的发展。 二、从教育的特殊属性看教育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把社会分解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核心部分,而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生产方式对社会结构起着基础作用。这三者的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本身,没有人的存在就谈不到这三个层次的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它的作用贯穿于三个层次,因此教育具有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交叉的特殊属性,起到一种中介的作用,这样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对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意识文明建设起到十分特殊的作用。 从教育的继承性和超前性看,政治意识文明是人类社会关系在思想中的进步状态,反映的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乃至生产力的动态过程。由于这种动态过程本身就是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磨合过程,在人的思想意识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需要一种润滑剂来减少磨合过程中的阵痛。教育的继承性和超前性就起到了这种作用。继承性主要是指通过教育对人的培养首先在思想意识上继承人类文明中的精华,使政治的意识文明在人的头脑中具有必要的历史根基,减少没有根据的政治思想的紊乱和盲目创新。超前性主要是教育主体通过实践形成了新的政治意识,通过教育传递给教育对象,使其能够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阻力和动力,分析和判断未来的政治发展方向。这样通过教育,政治意识文明发展就有了充分的思想基础。 从教育的永恒性和阶级性来看,教育与人类社会是永恒相伴的,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属性。从整体来说教育的阶级性是包含在教育的永恒性中的,因此教育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有促进和阻滞两种基本情况,而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主流。这是因为从教育培养人的本质和它的特殊属性来看,经济基础决定的只是教育与上层建筑相交叉的部分,如教育制度的性质等,因此当一个社会形态行将就木时,统治阶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旧的教育打击和压制新的政治意识的产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对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阻滞。但从整体看来,教育本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这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是永恒不变的,它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阻滞只是在一定社会、一定范围才会发生。 三、从教育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看教育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政治意识文明促进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对人的培养,使人形成适应政治意识文明发展方向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心理等,进而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政治文明主体的素质来促进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所谓政治意识文明主体,简单说,就是政治意识文明的建设者和承载者,政治意识文明不能脱离它的主体而存在。脱离了主体,政治意识文明就会成为无所依归的政治泡沫。而正是依存于主体,政治意识文明才获得了发展动力。政治意识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政治意识文明主体建设。教育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促进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