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使他们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同时也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国外的相关理论是否能够合理全面地解释山区拉祜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问题呢?本文将根据笔者在云南省澜沧县木戛乡的田野调查结果结合国外若干归因理论的分析,探讨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为改善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状况提出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Education Theory)是改善山区拉祜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状况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一个案研究对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山区的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人类学的实地观察、访谈、民族志描述以及社会学的问卷统计分析法。 一、田野工作的发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以西,是以拉祜族为主体的国家级重点贫困民族自治县。木戛乡是一个拉祜族聚居的贫困乡,位于澜沧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97公里,离中缅边境线31公里。全乡总面积27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91个生产合作社。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快速统计,全乡总人口为17560人,其中98%的人口为拉祜族(注:资料来源:澜沧县统计局,人口普查办公室,2001年7月。)。2000年底,人均口粮266公斤(注:资料来源:澜沧县木戛乡政府,《2000年末耕地面积统计(一)》,2000年。),人均纯收入439元(注:资料来源:澜沧县木戛乡政府,《木戛乡农村经济总收入汇总表》,2000年。),39个自然村中,有7个自然村至今未通公路,18个自然村至今未通电(注:资料来源:澜沧县木戛乡政府,《木戛乡农村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条件情况表(一)》,2000年。),有7000人尚未解决温饱,是全云南省的506个攻坚乡之一,目前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2年(注:资料来源:澜沧县木戛乡政府的统计数据。)。 山区拉祜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状况存在一定的普遍性,笔者参阅了木戛乡近三年的成绩统计表后发现:全乡各个年级的平均成绩多处在20分左右的水平,其及格率多为10%以下,学生成绩的分布多处于10~19分,20~29分,30~39分这一区间,存在着0分也可以升级的现象。这种低学业成就普遍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图1是笔者根据当地教委提供的统计数据绘制而成,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拉祜族学生无论是在及格率上,还是在平均分数上,都低于当地其他民族的学生。 二、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中国本土化阐释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美等教育人类学家们就开始关注以美国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状况,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在批判和继承中形成了许多解释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归因理论。主要有十种理论,分为单一的学业成就归因理论和修正综合的成就归因理论两大类,这十种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进行了分析,在西方学术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引起很大的争论。 (一)单一的学业成就归因理论 1.遗传基因差异理论(Genetic differences theory)
图1 1999~2000学年澜沧县小学升初中数学成绩各民族比较图(注:根据云南省澜沧县教委提供的有关数据绘制而成。) 遗传基因差异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詹森(Jensen,1969),他认为美国黑人之所以在学校学业成就低,是因为黑人的遗传基因比白人差,从而导致智力低下。而亚裔美国人,如华裔、日裔等由于遗传基因与白人接近,其智商与白人学生不相上下,所以亚裔美国学生在学校成就普遍较高。 身体素质低下是山区拉祜族学生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拉祜族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为:除胸围外,其他各项发育指标均处于落后状态,形成了拉祜族固有的躯干短,骨盆、肩狭窄,体重轻的体型特征(注:思茅地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办公室,《中国云南拉祜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选集》第三集,1992年,第21页。)。这次调查还对澜沧县糯福、木戛、富帮、保钻4个村寨调查了445对夫妇,其中近亲婚配者420对,达94%(注:思茅地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办公室,《中国云南拉祜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选集》第三集,1992年。)。据2001年的残疾人口统计结果,澜沧县共有29736名残疾人,残疾率为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而木戛乡的残疾率则更高,达到了7.1%(注:数据来源于澜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澜沧县残疾人口情况分布表》,2001年5月。)。 造成山区拉祜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早婚、早育以及近亲结婚的婚俗。二是与拉祜族传统的生活习俗和简单、低下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生长发育水平及体型特征由遗传所决定,但遗传潜力或获得性遗传的优劣与经济、文化、卫生、营养条件、饮食习惯、居住环境以及疾病流行等因素又有着直接的关系。19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曾致力于研究古代印第安人的人种繁衍,他从研究印第安人的婚姻习俗中得知,血缘过近的婚配对后代子女有害,并提出“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制造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为强健的人种”这一科学论断。山区拉祜族由于文化和地理上的隔绝,通婚范围十分狭小,一般实行寨子内部联姻,很少与外族通婚。例如在木戛乡拉巴村,当地老牧师介绍说最早这个行政村的三个自然寨只有99户居民,而现在已经发展到600多户,几乎是由这三个自然寨联姻产生,近亲结婚的现象十分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