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协同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研究的根本目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表征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学校的品位,是学校品牌的生命。毋庸置疑,学校教育质量的价值追求指引着校本研究的走向。本文将从校本研究活动中三个相互联系的元素——现代的教学质量观、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和校本研究的操作模型,阐明我们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现代教育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也是课程选择、开发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生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生成度和可持续发展状态,就成为了评判学校教学质量的权威性标准。诚然,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创新主体。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任何一种教育实践都客观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个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另一个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学校教育是学习主体与教学主体的互动过程。课堂——学校教学实践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协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地方;在学校教育的条件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生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化”素质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何以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学实践中,承担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合作者的专业角色?学生的和谐发展只能是梦幻里的空中楼阁。 既然如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教学质量的评价只关注学习主体的和谐发展状态,而忽视教学主体的专业素养的生成与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缺乏辩证的、完整的诠释,是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一大缺失;这与奢谈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是相悖的。 学校课程应该是学习主体和教学主体共享的发展性资源,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探究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的媒体,是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和谐共振、共生共长的整合体。生命是教育的原发点,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追求生命意义和价值,乃是教育之大本。学校教育活动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同时还应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过程。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只把学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生成状态看成教学质量的唯一,而把教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发展从教学质量的内核里剔除出去。这实质是对教师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生成的忽视与冷淡。教学质量的核心内涵应该是学习主体和教学主体的共同生长与发展的师生双赢的教育生态。 如上所述,“教学质量”概念,既指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学习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和谐生成的综合,是对学生生命整体质量的发展评价;又指教师教学活动中专业发展质量,即教师专业态度与信念、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和谐整合,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动态生长的描述。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一手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一手抓教师的教学与专业发展,只有这两个轮子同样飞快地转动起来,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稳步提升。 二、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 现代的教学质量观,引发了我们对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的反思。校本研究应该是现代教育理论与校本教育实践碰撞磨合,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定于一尊的过程,是为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筛选、融汇和整合的过程。如果说这一过程是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校本化,从而提升学生个性化全面素质和学校特色化全面质量的手段,那么,催生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理应是校本研究的固有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出发,校本研究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本研究是教师内化教育理论促进专业发展的实践基础。教师从文本上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并不意味着专业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变革学校教学实践的校本研究是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推动器。也就是说,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师才能在文本理论与个体经验的磨合过程中,建构起为个体所拥有能够带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有效地发挥教学效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实现建构的关键是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内化,即:在校本研究的引领下有意识地通过实践和反思,自觉运用一定的理论去解决面临的教学实践问题。可见,校本研究的使命是让教学实践成为教师内化和整合教育理论的催化剂,使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既能表于言,又能悟于心,更能显于行,进入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境界。 校本研究是教育理论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桥梁。任何一种称得上科学的教育理论,必定有其实践的价值,能够转化成为学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能力的实践状态和操作体系。校本研究是学习和应用教育理论来优化学校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互通互向、相互转换的桥梁。这一转换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它揭示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显示了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技术性价值。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寻找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策略和方式、方法,实现教育理论的行动化和操作化。 校本研究是教育理论人文精神在教育实践得以充分彰显的媒体。应该说,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都不会自动地依附于学校的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先进的教育理论关注的是生命状态的改变和生命整体质量的提升。校本研究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方式、方法的技术性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让隐含在教育理论内核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照亮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让教育的主体都能明显地感悟到学校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每一个教室,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方式、每一个教育行为都闪耀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文光辉,让每一个生命体在学习和发展的进程中显示出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价值追求,变得自信、自强且富有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