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网络为运行平台的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传统的活动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同时,“由发达的技术程度所产生的复杂性,必然会影响其政治民主的运作形式”(注: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35页。)。现在,网络技术对政治社会的影响已是初现端倪,加拿大政治学会主席埃德温·布莱克(Edwin R.Black)认为:“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政府和选举政治,它不仅改变着政党引导选举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关注选举的轮换方式,而且还改变着我们选举出的代表为我们所作的选择,以及公务员们为实现这些选择与我们打交道的方式。”(注:C.I.Alexander and L.A.Pal,Digital Democracy:Policy and Politics in the wired world,Toronto,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xii,转引自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90页。)网络技术对民主政治运作形式的影响问题就是本文要探讨的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的基本特征 到目前为止,电子民主在理论上仅处于探讨和设想状态,在现实中尚未得以实际操作。虽然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出现和成熟只是时间问题,但对这样的事物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也不免有些困难。 对于电子民主概念的界定,我们首先要界定民主的含义和本质,对于这个问题,学理上就从来没有过统一的说法,但是对于下面几点大家是能够认同的。一是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既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就有权直接进行统治;二是民主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政府形式来讲,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间接民主体制,人民都不能直接进行统治和管理,都还只是把权力委托给选举产生的公民机构去行使。公民通过保留的选举代表、选举政府和更替政府的权力,间接地实现上述内容;三是从体现民主的本质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制度、程序、措施和操作手段上界定的民主;四是指上述三方面内容的演化、引申的民主含义。(注:李元书主编:《政治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9页。)作为新技术平台下民主发展的一种新载体,电子民主对于民主的本质不会构成影响,但是对今天的民主运作形式的改变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电子民主至少在制度层面上改变现状,改变上述中的二三两个方面同样是毋庸置疑的。 在上述的前提下,笔者结合国外学者对电子民主的一些描述,认为:电子民主是完全网络时代的民主新形式,它以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的一种民主新形式。 具体说来:首先,电子民主依然体现“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的本质理念。电子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新载体形式,虽然在民主运作制度层面上有所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影响到民主的本质,而且它在体现民主的本质方面较以前和现存的民主形式有很大的进步。公民通过电子民主,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查证和核对信息的能力”(注:潘小娟、张辰龙主编:《政治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可以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更有效地参与民主运作,更大程度上体现“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从各个角度来看,电子民主确实具有许多目前民主体制不可企及的优势。 其次,电子民主以发达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和网络为技术运作平台,这同时也是电子民主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汗认为,“信息的即速即得创造着更深层次的民主”(注:金枝编:《虚拟生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6页。),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民众参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手段,促使了电子民主的发生,并且保障了电子民主的运行。譬如现在已经出现的电子投票箱(注:参见《参考消息》2003年2月27日相关报道。)就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并统计票数,能让边远地区的人们借助因特网投票的新技术平台。应该说借助于发达的技术和完善的制度保障,电子民主的公正性是能够保证的。 再次,电子民主是公民切实、全面参与民主运作程序的民主。公民的切实和全面的参与是电子民主区别于以往民主形式的最典型的特征,同时也是电子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这种参与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应该说,民主由间接民主——以目前的代议制民主为代表——向直接民主发展是历史的趋势,公民日益增加的政治参与热情要得到满意的解决,就必须解决好所谓民主“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而间接民主在目前的条件下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电子民主的优势,比如公民关于民主“输入”的无限制和处理这种“输入”的无限制,能够很好地达到这样的目标。电子民主自身的优势保障了公民切实、全面的参与民主的运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