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学范式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晓端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 西安 710062)

原文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当代有五种教学范式受到了学者们普遍的关注,即艺术范式、科学范式、系统范式、能技范式和反思范式。当代教学是一种多元复合范式的活动。任何一种单一的观点都无法从本质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释和把握。课堂教师应该树立当代教学是一种复合范式活动的新理念,坚持用多种视角对教学进行整体把握,以便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艺术的角度去体验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的情感与美感,从科学的角度去审视有规律的教学活动过程,从反思的角度去检讨教学理论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效果,从能力的角度去理解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12 期

字号:

      一、范式与教学范式

      “范式”(paradigm)是一个来自希腊语的动词,原意是“一个接一个的展示”。在现代英语词典中被翻译为“例子、样本”或“语言和动词变化表”。[1](P31)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范式这一概念通常用来指人们建立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对事物基本的概括或基本看法的体系。具体而言,范式也可以被看作是人们看待与处理特定领域内的一种现象或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原理。[2](P107)当代教育研究的上位概念中,范式一词通常用来描述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类型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归属。比如,科学研究范式与人文研究范式;定性研究范式与定量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与现象解释范式等。[3](P31)在当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中,范式一词也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比如人们所说的课程研究范式、课程编制范式、课程开发范式以及教学范式等。范式一词不仅是指人们概括事物的方法,而且包含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活动。其实,更多的西方学者认为,就范式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来讲,它非常适用于概括复杂的、理论与实践交织的现象。[4](P96)研究表明,在西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种范式企图完全地替代另一种范式的情况并不占主导地位,也很难成为其理论发展的主流,反而常常表现为多种范式相互争论与共存。作为一种复杂现象的教学实践活动,其范式的变化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特点。

      教学范式(teaching paradigm)是指人们对教育领域教学这一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教学所作的最基本的界定或基本的解释。[4](P91)尽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教学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从当代西方教学范式研究的主要成果来看,有五种着眼于对教学基本界定的范式受到了学者们普遍的关注并对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五种范式是:艺术范式、科学范式、系统范式、能技范式和反思范式。本文的目的是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在多年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基础上对教学的理解与体验,对不同教学范式进行梳理、分析与评价,说明教学作为一种复合范式活动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以期对人们全面地理解教学这一复杂的现象并有效地指导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实践能有所帮助。

      二、对五种流行教学范式的评析

      如上所述,当代西方有五种着眼于对教学基本界定的范式受到了学者们普遍的关注。然而,如果仔细地考察与分析这五种范式,我们就会发现,尽管每一种范式都为人们理解与把握教学活动的实质与特点提供了特别的视角,但却无法包含教学这一复杂现象与活动的全部。下面我们试图沿着当代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的轨迹,就上述五种基本教学范式的特征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价。

      1.教学的艺术范式

      在西方,把教学看成是一门(一种)艺术(teaching as an art)的观点不仅已经有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而且又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萌芽时期的代表可以追溯到近代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其《大教学论》一书的开篇就已将教学定义为是知识教学的艺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对为什么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等问题做进一步地论述。一般认为夸美纽斯所讲的艺术主要是指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教授学科知识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技能。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黑格特(Highet,G.)《教学艺术》(The Art of Teaching)的问世,西方关于教学艺术的探讨才越来越多。随之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倡导教学是一门科学之后,还引发了长久的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作为艺术范式的早期代表,黑格特在《教学艺术》的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我之所以将此书称为教学的艺术,是因为我坚信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5](P17)在此书中黑格特不仅简要地分析了为什么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而且论述了教学艺术的内涵,尤其详细地说明了教师应该掌握哪些教学艺术,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他在强调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同时,反对把教学看成是一门科学。他认为尽管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但套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教学活动是非常不适宜的。他认为教学不像进行化学实验,它没有固定的程式,而更像是在用心地且投入情感地去画一幅画或演奏一段音乐,更像是在栽培一个花园或写一封友好的信。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她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黑格特还认为教学是一种才能,对新教师的挑选与对他们的培养同等重要。他指出好的教学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第一,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教师必须对他/她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第三,教师还必须热爱他的学生。[5](P24)尽管与当今的教学艺术专著相比,黑格特的研究还显得比较单薄,且过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而排斥其科学性,但它毕竟是现代西方最早试图系统研究教学艺术的学者,是积极倡导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突出代表。他的思想为人们后来对教学艺术性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伊斯奈尔(Eisner,E.W.)认为教学之所以应该被看成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有四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伴随着特殊技能的教学活动常常以其优雅的表演给人一种美的体验;第二,教学活动的展开往往需要教师具有定性的或质的判断能力;第三,教学活动的开展常常并非是按照一种惯例进行的,它有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第四,教学的结果经常是在其进行过程之中产生的,甚至可能是教师无法预料到的。[6](P175-176)然而,贝塞特(Rosie Turner-Bisset)则认为,把教学看成是艺术的范式,突出的问题是它很容易使人们将教学看成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天赋,而不是后天培养和形成的。这样一来,教师就应该是挑选的,而不是培养和训练的。[7](P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