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和生活德育的比较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俊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 210097)

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品德教育运动。20世纪末,为提高我国道德教育实效性,提出了生活德育理念,并以此为指导编写了中小学德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通过比较品德教育、生活德育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课程和教学,可以较清晰地把握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明确道德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为德育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品德教育和生活德育的兴起

      (一)美国现代品德教育的复兴

      20世纪80年代,在青少年道德沦丧日益严重、社会问题和犯罪不断增加的压力下,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高潮,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足以对以价值澄清为代表的道德相对主义,和以认知发展为代表的过程主义构成威胁和挑战的是“品德教育”的复兴运动。品德教育的复兴运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各种品德教育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基地的建立,为品德教育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②民众和社会的有识之士对品德教育的维护,为品德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③各级政府对品德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支持为品德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④美国政府、各级各类学校、民间团体和个人以不同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运动,为品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动力。美国的品德教育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至今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理论上说,品德教育是以批判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教育上的过程主义为主要诉求。品德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里克纳教授在他的名著《为品德而教育——我们的学校应怎样教尊重和责任》(Educating for Character:How Our School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一书中指出,价值澄清理论的问题在于:①将一些琐碎的生活问题和重要的价值观混为一谈;②将肤浅的道德相对主义四处扩散;③将“你想做什么和你应做什么”混为一谈;④将儿童当作大人看待,忘记了儿童有一个需要成人帮助建立价值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澄清已有的价值观。对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模式,里克纳认为,尽管科尔伯格反对价值澄清理论所具有的道德相对主义,但是他仍然将德育的重点放在品德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价值内容上,注重发展的是儿童的道德思维,而不是道德价值本身。

      (二)生活德育——德育范式的转换和超越

      近几年来,为改变我国道德教育低效的状态,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道德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的手段,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生活德育的理念逐渐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生活德育即通过“过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或者说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注:高德胜:《生活德育引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第3期。)生活德育理念在我国以课程改革的形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注:鲁洁:《回归生活》,《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

      生活德育在理论上主要是针对知性德育的弊端而提出的,知性德育通过向学生灌输关于道德的知识和概念体系,试图把学生培养为伦理学家,而不是有道德的人。知性德育的学科孤立、人际封闭、脱离现实等弊端使其逐渐失去了在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德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正在得到迅速发展。

      二、品德教育和生活德育的基本理念

      (一)品德教育——珍重核心价值,培养良好品格

      尽管对“什么是品德教育”没有达成一致性的见解,但可以从品德教育运动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述中发现品德教育的基本特征。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的阿兰·罗克伍德(Alan Lockwood)教授就曾经给出过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界定:“品德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基础并与社区机构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而非相对主义的价值影响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教育。”(注:Alan Lockwood.What is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 Character.Alex Molnar,NSSE,Chicago,1997.177.)罗克伍德认为,这一界定涵括了这样三个关键的、也一直为品德教育倡导者们所一再强调的品德教育的特性与内涵:第一,品德教育强调直接或正面的价值影响,而不仅仅是通过隐蔽课程的间接或潜在的价值影响去实施道德教育,同时也强调社区对于学校价值教育的支持;第二,品格教育强调价值影响对行为养成的直接联系,强调培养良好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三,品德教育强调青少年反社会的不良行为是品德缺失的结果,即青少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支持行为的价值标准,即强调价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注:Alan Lockwood.What is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 Character.Alex Molnar,NSSE,Chicago,1997.179.)品德教育伙伴组织(CEP)1999年也曾经给出过一个更加简洁的定义:“品德教育就是学校、家庭与社区在帮助孩子理解、关心和实践核心伦理价值的有意识的努力。”(注: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 Ship.Teachers as Educators of Character:Are the nation's school of education coming up short·M Washington,DC,1999.)从这些界定中可以看出,品德教育运动具有强调正面和直接的道德教育,要求学校与社区、家庭在德育上的配合,以及努力促进青少年学以致用、实践道德价值、形成良好的品德等共同特征。在核心价值观中,最强调尊重和责任的培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