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及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彦力,山西阳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002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史.)南京师范大学 教科院,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在世界范围内,日本教师专业化以“取之甚多、予之甚微”的日本古代文明中教师职业的产生为端始,经历了教师专业的确立、发展再到教师专业体系的逐步完善,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点,总结其中的得失利弊,为我国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4)02-0063-06

      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日本上演的是一部传奇神话剧。日本社会曾分别于明治维新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次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奇迹的根源在于教育,正如日本人自己所总结:“教育就是政治、经济、社会的脊骨……”(注:日本前文部大臣森喜朗1984年在北京大学的讲演。周凤智,高鸿斌,张嘉兰.日本教育的发展与现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2.)。而“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注:金龙哲.外国教育研究[J].1991,(1):33.为1885年文部大臣森有礼在琦玉县师范学校的讲演。)。在日本,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日本教育发展的概况,同时也折射出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迹。研究日本教师专业的发展,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日本教师专业的渊源

      1.“取之甚多、予之甚微”(注:英国史学家威尔斯所言.王桂.日本教育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95.)的日本古代文明——日本教师职业的产生

      大约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日本所在的亚洲大陆东部边缘地带被大海隔断了与亚洲大陆的天然连结,形成了由一些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居住在那里的原始人由于地形的改变,在一段时期内与亚洲大陆的人类断绝了联系。地理位置变得相对封闭,减缓了日本古代文明发展的速度。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亚洲大陆上处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已跨进了青铜器和铁器时代,日本却还未能迈出与亚洲大陆隔断时所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在日本一直持续到公元前三世纪末。在那时,中国古代文明已发展形成了“诸学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日本却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到了两汉三国时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中日两国交通渐多,中华文明也随之传入日本。《史记》中载有泰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徐福东渡日本的事迹(注:司马迁.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M].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247-263.),却没有进一步记载徐福东渡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一般情况下,把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5年,日应神天皇八十五年)百济博士王仁到日本,并“献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注:大日本史[M].第8册.第213卷.王仁传.第78页.另:王仁虽号称“百济人”,但据史料考查,他是汉族,第4页转引自王桂编著.日本教育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8.)作为中华文明输入日本的开始,这一文化输入直接导致了日本宫庭教育的产生。王仁也因此成为日本最早的职业教师之一,“皇太子从学焉”(注:大日本史[M].第8册.第213卷.王仁传.第78页.另:王仁虽号称“百济人”,但据史料考查,他是汉族,第4页转引自王桂编著.日本教育史[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8.)。随后,日本对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广泛吸取,并融入自身文化的过程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相互促进,使教育机构迅速增加且不断复杂化,这些又提高了对从教人员的要求,直接推动了教师职业的发展,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2.“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近代化教育改革中师范教育产生——日本近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

      1868年日本兴起的“明治维新”运动是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被看作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明治维新”运动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中,以“文明开化”为最终落脚点,配合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改革,日本教育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近代资本主义改革。其中“建立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宗旨的培养师资的学校”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注:1872年4月文部省提出建立小学教师培训场所的呈文。金龙哲.试论日本关于教师职业的争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1,(1):33.)。

      明治初,日本政府“废藩置县”,1871年7月确立中央集权,同时设立文部省对国家文化教育实行统一管理。随后,在“求知识于世界”(注:尾形裕康著.日本教育通史[M].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872.165.)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日本引进欧美办学体制,着手近代化的学制建设,明治5年(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法令《学制》。在此之前,明治政府已意识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均离不开“文明开化”,而“文明开化”的关键又在于迅速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源于世界文明人才艺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注:尾形裕康著.日本教育通史[M].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872.165.)。迅速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然而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师资的培养又是必要前提。因此,在《学制》中,把“大力兴办小学教育”与“迅速兴办师范教育”列为实施过程的两个重点(注:文部省在实施“学制”前,先向各府县下达实施“学制”的“着手顺序”共9条,其中大力发展小学校和迅速兴办师范学校分别列为第一、三条。),并明确规定要首先设立师范学校。事实上,在此之前,1872年4月文部省已向正院提出《建立小学教师培训场所的呈文》,力陈建立师范学院的重要性。经过短期的准备,1872年8月几乎在颁布《学制》的同时,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师范学校正式开学。并聘请美国人斯克特(M.M.Scot)来校任教。学校经考试首录学员54名,分上等生和下等生两类。其中上等生18名,先由斯克特教以美国式教学法,然后再由上等生向下等生教授同样内容,权作教学实习。到1873年1月,这种状况得到改善,附设小学校作为师范学校的实习校。1875年8月,东京师范学校附设中学师范科,9月又设附属中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