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47(2004)02-0099-04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理念的观照下,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之逐步从与时代精神相悖的种种不合理的、有碍其实现专业成长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受到来自方方面面清规戒律的限制,致使教学活动带有浓重的人为色彩,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抑制了其真情实感的流露。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教学制度的落后是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关注教学制度创新,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教学制度:教师教学行为的准则 人的行为的发生总有一定的根据,而不能是盲目的。这个根据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的行为的发生总带有“不得不”的色彩,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这一点上,它具有受动性。例如,每一时代的人的行为并不能被理解为其本身的偶然,而应该是人类种系发展的必然。二是人的行为的发生总要受一定动机的支配,离开动机,它就无从谈起。以上两点表明,“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注:[保加利亚]Ⅱ·尼科洛夫·人的活动结构[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4-5.)这种存在的方式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涵。(1)它是“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基质’”,是构成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要素;(2)它构成于“纳入对象的现实中,并把这种现实改变为主观性的形式。”(注:[前苏联]阿·尼·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60.)(3)它是“人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的现实,这种发展的内容是人的活动的社会及个体在方式和形式的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说,“人的活动吸取着人类的经验”(注:[前苏联]阿·尼·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63.),“是一种由动机(其中体现着某种需要)所激励着和指引着的过程。换言之,在活动的相互关系后面表现动机的相互关系。”(注:[前苏联]阿·尼·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39.)由此可知,活动对于人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种族经验、个体经验都以活动为获得途径;并且人类行为具有社会文化性,活动不是无意识、无目的行为的简单组合,相反,它是有结构的,是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这“表现在与其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其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的产物作为社会刺激是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文化塑造了人类行为…。”(注:万明钢.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跨文化心理学导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41.)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它对于教师自身乃至学生发展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对教师来说,教学行为是他在教学中展现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的活动是观念外化和器物呈现的中介,借助于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层现自我。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总有上文所说的“动机”或文化因素的支配,而“动机”或文化因素又必然带有一定的时代性、民族性等,致使无形中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设置了一个活动的框架乃至“套路”,使之在其所给定的有限范围内活动。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就存在为教学行为所给定的范围是否合理和充分,是否能够使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潜能充分地展现出来的问题。 其次,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和获得发展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分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两种。教师教学行为的显性影响是教师本人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和加以调控的。但隐性影响是教师在教学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来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就这两类教学行为的效果来说,隐性教学行为的影响更为持久、强大,但它需要有坚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如果缺乏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行为极易演变为单纯的、毫无内涵的、机械的动作组合,而这样的教学行为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学生来说,其负面作用是很大的。 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种。直接因素主要包括: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调整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尺度。它规定教师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准则。作为非制度化的规范,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道德的边缘是模糊和不清晰的,对人的行为的调节是有弹性和一定幅度的,它深藏于品格、习性、意向之中。它不像法律那样界限分明。因此,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职业道德本身的要求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职业道德是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导向力量之一。 (二)教学制度。制度化是近代以来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获得发展的重要动因。它反映在教学上,表现为围绕班级授课制相继制定了许多的教学规范和制度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较之于职业道德,教学制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更有强制和约束的特征。即它以制度化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要求,其力量及影响较之于职业道德要直接和有利得多。在通常情形下,教学制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交织在一起,从“情”和“理”两方面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影响力自然比教学制度本身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