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广文(1960-),男,山东滕州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学等研究。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刘兴民(1970-),男,山东微山人,曲阜师范大学200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原文出处:
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摒弃了传统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不利因素,其实质是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问题解决都需要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一定的创造力,因此,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造力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064(2003)05-0027-03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泰勒提出,创新活动不但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力,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如何造就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急需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现代创造学、心理学和脑科学告诉我们,“创造力人皆有之”,只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和质量不同而已。这种创造力最初是处于待开发的潜在状态,需要经过蓄意开发和培养才能显露出来。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心理机制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近年来所极力倡导的,是创造教育的一种形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外塑的结果。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显然,它可以渗透于各学科学习中、所有活动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研究性学习方式,一是研究型课程[2]。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教育理念,它涵盖所有的学科课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该转变学生以接受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渗透于学生学习的任何方面。它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师组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发的;可以与课程教材内容有关,也可无关;可以是高中的,也可是初中或小学的;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可以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也可是对未知的探索;结果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甚至是没有结果。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实现由静态知识的传授向动态的探究学习转变。从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看,主导当今教育领域侧重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的课程系统将让位于一种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和网络。这一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处于过程之中的网络是一种转变性的网络,不断地发生变化——超越稳定性以激发内在于不稳定性之中的创造潜能[3]。

      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是个体面对问题情景,而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利用时,指向于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Mayer 1992)。问题解决的最终结果是出现新的思维产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个体优化组合已有相关的知识、技能生成新的规则。从信息加工过程来看,个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是:获取外界信息、经编码后转化为主体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贮存起来,然后激活和加工整个主体信息系统的有关部分来指导行为,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新颖性(好奇心)可以与问题发现过程联系起来,可以与组织问题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解决问题过程联系起来,只要存在这种联系,就会对应着创造。故,创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发现问题——从众多信息中寻找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和可能性去考虑问题。②明确问题——将获取的新问题纳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中贮存起来并将其突出、明确显示出来,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各种信息、各种形式的融会贯通,找出相互联系,以便形成强有力的信息加工。③阐述问题——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激活那些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④组织问题——对问题进行组织加工。其过程一般包括:心理加工,诸如类比、联想、比较求异、求同、灵感、直觉等;实际加工,诸如实际比较、操作演算、动作尝试行为探索等。⑤输出问题解决方案。

      学生一旦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按照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地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分析与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实现问题解决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形成了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创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研究性学习在方式上正好在教给学生上述程序性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的学校教学系统中,有两个实施渠道:一是专门设置的研究型课程,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