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货币使用研究

作 者:
史卫 

作者简介:
史卫,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 史卫(1972-),男,湖北当阳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

原文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北魏时期,商品交换虽处于低迷状态,但“钱货无所周流”并非事实。此时不仅有金属货币的流通,而且有谷、帛等实物货币的广泛使用,牛马等牲畜也曾发挥交换中介的作用。此时国家对货币管理职能虽然低下,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干预活动。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04)01-0041-04

      《魏书·甄琛传》:“今伪弊相承,仍崇关廛之税;大魏恢博,唯受谷帛之输。”是史家常爱引用的一句话。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战祸相寻,政局动荡。商品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朴素的经济思想也有消极的影响。可以说商品交换处于低迷状态,但《魏书·食货志》中,“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的说法,并不是事实。同书第六十卷《韩显宗传》里就记述了北魏初年的商品交换活动:

      仰惟太祖道武皇帝创基拨乱,日不暇给,然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沽,各有攸处。但不设科禁,卖买任情。贩贵易贱,错居混杂。

      即使宫廷也有商品交换活动存在。《南齐书·魏虏传》记载:“妃妾住皆土屋,婢使千余人,织绫锦贩卖,酤酒,养猪羊,牧牛马,种菜逐利。”民间,特别是大官僚更是广泛地进行着商业活动。

      在流通领域里金属货币有消退的迹象,但代之而起的是谷帛等实物货币,它们作为流通手段在北魏时期是十分活跃的。

      一、金属货币的使用

      北魏是在迁洛后的太和十九年(495)才第一次铸造钱币,先后铸造的有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三种铜钱,形状完全模仿五铢,但铸造水平都很低。

      特别是太和五铢,从留存下来的情况看,大小不一,重量不均,从三公分到四公分不等,而且铜质低劣。比起同时期南朝的太货六铢来,技术上有明显的差距。可见北方久不铸币,铸造技术已经生疏了。

      《魏书·食货志》载,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诏京师及诸州镇皆通行之”。并且百官的俸禄也将绢额折合成铜钱来支付。

      但是,太和五铢只是北魏王朝铸钱的开始,并不是说太和十九年前,北魏就没有使用钱。《魏书·食货志》中“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拓跋人起于代北,游牧为生,对钱陌生。但他们统治下的广大汉人和其他久居汉地的少数民族早有用钱的习惯。

      虽然曹丕曾下令:“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1](P87)但不久曹魏就恢复了用钱。并且继续铸钱。此后在北方,前凉张氏、石勒、苻坚、赫连勃勃都有铸钱。

      《魏书·食货志》载:“世祖即位,开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修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纳其方贡以充仓廪,收其货物以实库藏,又于岁时取鸟兽之登于俎用者,以牣膳府。”面对广大的新占领土,北魏并没有强行划一,而是各依其性,保持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就是说原有的货币仍然在继续流通。

      《魏书·食货志》载徐州刺史在延昌二年(513),启奏“求行土钱”,“旨听权依旧用”。就是说以前这个地方是使用“土钱”的。当时的一些数学著作里反映了不少北魏初年的一些货物价格,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钱的使用情况。

      北魏前期的《张丘建算经》载:

      今有鸡翁一直钱五,鸡母一直线三,鸡雏三直钱一。[2](P43)

      今有甲乙丙三人共出一千八百钱,买车一量,……卖得钱一千五百。[2](P36)

      今有车五乘行道三十里,雇钱一百四十五。[2](P34)

      《孙子算经》,纂人无考,大概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前期的作品,反映了此间货物价格:

      今有锦一匹,直钱一万八千,问丈、尺、寸各直几何?答曰:丈,四千五百钱,尺,四百五十钱,寸,四十五钱。[2](P21)

      《五曹算经》,甄鸾著,虽是北周作品,但也有不少是反映北魏初年情况的:

      今有锦一匹直钱八贯文。问一文、一尺、一寸各直几何?答曰:一丈,二贯文,一尺,二百文,一寸,二十文。[2](P15)

      今有丝一两,直钱五文。……今有丝九两,得绢一匹。……今有丝九两,得绢一匹。……令有贵丝一两直钱五十六文。贱丝一两直钱四十二文。[2](P15)

      凡五文买梨三枚。[2](P9)

      《魏书》也有所反映,《食货志》:

      天安皇兴间(466—470),岁频大旱,绢匹千钱。

      可见钱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买卖货物,还可雇人。但主要是流通于民间。在太和前,没有官府支付使用钱的记载。而且在算经里,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性是当然的。

      太和以后,钱的使用随着政府的介入而更加普遍。但是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钱币质量低劣。而且“民多私铸,稍就小薄,价用弥贱”。[3](P2865)

      就太和五铢的使用情况来看,熙平初,元澄曾上书说:“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北魏徐州,治彭城。但无扬州。这里通指北魏南部地区,是从南朝夺取未久,可能还在使用南朝的钱。不仅从南朝夺取的地方不使用太和五铢,其他地方也多未用,以至“专贸于京邑,不行于天下”。[3](P2864)

      这也就使北魏治下的钱币使用情况特别混乱。“土货既殊,贸鬻亦异,便于荆郢之邦者,则碍于兖豫之域”。[3](P2863)各区域都使用着不同时期留下来的钱,不仅有曹魏、前凉张氏、石勒、苻坚、赫连勃勃的铸钱。汉代的一些铸钱也还在使用。还有“土钱”的说法。元澄的上书里说:“诸古钱方俗所便用者,虽有大小之异,并得通行。贵贱之差,自依乡价。”[3](P2863)正是由于使用时间久远,各地区的钱在使用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比价。但无论怎样,币制的混乱限制了各地区商品的正常流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