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代海外贸易史探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正秋,杭州师范学院 历史系,浙江 杭州 310036 林正秋(1936—),男,浙江温州人,杭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省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浙江省是我国开展海外贸易最早的省份之一,追其起始,约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应是地方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今分浙江海外贸易的起始、汉唐之间章安港的贸易、唐至北宋海外贸易的发展、南宋及元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与明清海外贸易的波浪式发展等五个阶段,分别予以分析探述、力求初步勾划出浙江古代海外贸易发展简史。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03)12-0056-05

      浙江位于我国东海之滨,海岸线长达2200公里,为我国诸省之最;浙江省拥有宁波、杭州、温州、舟山、海门等五大良港。加以浙江物产丰富、经济发展、造船与航海业发达,为浙江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二千余年的浙江海外贸易史,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史学界进行认真的探述,总结经验,古为今用。

      一、浙江海外贸易的起始

      浙江海外贸易的起始时间,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约有春秋、秦汉二说:

      持春秋说的学者认为,浙江地处东海之滨,早在春秋时期,造船业与航海技术已有一定基础,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在甬江口已出现一个句章港(注:句章港: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载,是鄮县西100里。今据《宁波港史》考述,在今宁波市郊区乍山乡城山渡。),海上交往开始频繁,有可能与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发生贸易。

      持秦汉说的学者却认为,前者仅为海上贸易,还不能称为海外贸易,只有到秦汉时期,我国木帆船闻世、多桅多帆的海船也出现;楼船的建造与帆、舵、碇等设备的齐全,已具备了海外远航活动的条件;相传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日本曾从浙江沿海出发的,就是一个例证之一。

      从目前史料看来,我认为浙江的海外贸易始于秦汉是可靠的说法。

      春秋时期,越国定都会稽,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在今浙江宁波地区又设置了鄞、鄮、句章三县,尤其是鄮县的建置是与海上贸易相关。地方志书中多有载。南宋地方志《乾道四明志》载:“鄮山……以海人持货贸易于此故名。”

      雍正《浙江通志》卷43《古迹》载:“鄮城,鄞县东30余里为鄮山,古鄮县以此为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相传术土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从浙江沿海出发到日本的,今相传舟山、象山、慈溪三地均有徐福东渡的遗迹(注:徐福东渡的遗址,在今浙江省有三处:舟山东霍山、象山蓬莱山与慈溪达蓬山。)。《史记·东越列传》载: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横海将军率兵从句章港出发至东越国(今福建境内)镇压东越王反叛。

      当然,秦汉时期的浙江海外贸易仅是萌芽状态;主要是民间私人贸易或物物交换的形式,可以说是处于以“海人”为主的贸易阶段,主要港口是句章古港,既是军港,又是贸易港。

      二、汉唐之间的章安古港贸易

      章安古港,位于今台州湾淑江入海处,是今海门港的前身,是浙江中南部沿海最早兴起的港城;港口群山环抱,北侧太平山、中山等,南侧白云山、东山。中山与东山夹峙于椒江入海处,两山的伸延部分——牛头颈山与小园山,傍海屹立,状如大门而取名海门港。

      浙江中部沿海的章安古港,约开始形成于汉代。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西汉朝廷在此设置回浦县,其培养范围包括今台州、温州、丽水三地区,县治在章安镇;东汉时,章安镇升为县。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在三国东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升临海郡,其治为章安县。至晋朝,章安古港已成南方著名的“海疆都会”。

      早期的章安港,带有军港性质的。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会稽郡曾旌等率众千余人起义,攻占勾章、鄞、鄮三县(属今宁波市)之后,准备从海上占领章安港,被朝廷命令集合附近的军兵打败。《后汉书·郑弘传》记载:“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治泛海而至。”东冶,一般说是福建福州,但有学者认为东冶,即今台州章安、黄岩。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诸葛直等率军万人,从临海郡章安港出发(一说勾章即明州港)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交往的记录,也是以我国政府名义行使国家的权力的最早证明,在我国古代航海史是有重大意义。夷洲在临海郡东二千里,土地无雪霜,岛上有数万人家。会稽郡有人来岛“货布”。一年后卫温、诸葛直率兵归来时,尚有数千人。

      东晋五斗米道的领导人孙恩起义,从会稽郡发难,占领临海、永嘉(今温州)、东阳(今金华)等六郡,就以章安古港为基地,在海上进行频繁活动。起义失败,残部也从章安港撤退入海而逃离台州。南朝时,章安港仍然繁荣。

      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朝改临海郡为海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海州为台州,把州治从章安迁移到临海大固山麓,于是椒江口的临海港(即海门港)日益兴起而代替了章安港,延续七百年之久的章安港便失去地区的中心位置,港口贸易日益衰落而废。

      三、唐五代北宋海外贸易的发展

      唐五代北宋时期,浙江的海外贸易进入了发展期。其贸易对象,主要是日本,贸易港主要是明州港,贸易的品种开始增多。

      唐代浙江海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有二:一是国家之间的交换礼品的形式,即朝贡贸易;另一种是国人之间的商人交易。日本的主要贡品是琥珀、玛瑙、砂金、银等,而中国回赐的物品,则以彩帛、香药、书籍为多,这实质上,还是以朝贡为名的贸易。

      日本承和五年(838年),日本中止了遣唐使之后,中日两国民间私商往来日趋繁荣。据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统计,此时日唐往来船舶贸易达34次,其中从浙江明州启程的有6次。这些商船每艘可载20-60多人,横渡东海至日本值嘉岛,由此入博多津。当时已能利用季风航海。李邻德、张支信、李延孝等都是往来于日本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中国的贸易品主要是经卷、佛象、佛画及文集、诗集、药品、香料、瓷器、彩帛。换回日本的金、锡、水银、棉、砂金等物。1973-1975年在宁波义和路古代海运码头出土的大批精美青瓷,就是准备运销国外的。这说明,越窑所产青瓷,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物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