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

作 者:
申丹 

作者简介:
撰稿人:申丹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外国文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03)03-0060-06

      一句话概说

      叙事学(narratology)也称叙述学,(注:国内将英文的“narratology”(法文的“narratologie”)译为“叙事学”或“叙述学”,但笔者认为两种译法并非完全同义。“叙述”一词与“叙述者”紧密相联,宜指话语层次上的叙述技巧,而“叙事”一词则更适合涵盖故事结构和话语技巧这两个层面。在《叙事学辞典》中,普林斯(G.Prince)将“narratology”定义为:1,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有关叙事作品的理论。narratology研究不同媒介的叙事作品的性质、形式和运作规律,以及叙事作品的生产者和接受者的叙事能力。探讨的层次包括“故事”与“叙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将叙事作品作为对故事事件的文字表达来研究(以热奈特为代表)。在这一有限的意义上,narratology无视故事本身,而聚焦于叙述话语。不难看出,第一个定义中的“narratology”应译为“叙事学”,即有关整个叙事作品的理论,而第二个定义中的“narratology”则应译为“叙述学”,即有关叙述话语的理论。我将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001),旨在突出narratology与聚焦于文字表达层的文体学的关联。)是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研究叙事的理论,已走过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经典”与“后经典”两个不同派别。经典叙事学旨在建构叙事语法或诗学,对叙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作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后经典叙事学将注意力转向了结构特征与读者阐释相互作用的规律,转向了对具体叙事作品之意义的探讨,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

      大背景解说

      经典叙事学产生的背景

      经典叙事学,也称结构主义叙事学,属形式主义文论范畴,着眼于文本自身。西方对于叙事结构的研究有渊远流长的历史,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堪称叙事学的鼻祖。但在基于结构主义方法的叙事学诞生之前,对叙事结构的研究一直从属于文学批评或文学修辞学,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叙事学发轫于法国,并很快扩展到其他国家,成为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叙事学诞生的标志为在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年第8期,该期是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题的专刊,它通过一系列文章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诸于众。但“叙事学”一词直到1969年方始见于托多洛夫(T.Todorov)所著《〈十日谈〉语法》一书。法国叙事学的兴起与20世纪中叶的结构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参见第一讲《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1857-1913)改历时语言学研究为共时语言学研究,认为语言研究的着眼点应为当今的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内在结构关系,即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这些成分各自的历史演变过程。索绪尔的理论为结构主义奠定了基石。结构主义将文学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规律、自成一体的自足的符号系统,注重其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小说理论形成对照,结构主义叙事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

      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其本身受到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也是叙事学的源头之一。作为一个学派,俄国形式主义可以说是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的开端,它强调艺术的自律性,认为批评的着眼点应在作品本身。英美新批评也是叙事学学术背景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叙事学对叙述话语的研究与新批评中的小说形式研究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热奈特(G.Genette)的代表作《叙述话语》明显受到布鲁克斯和沃伦等新批评派学者的影响。而且,在叙述程式的研究上,《叙述话语》也继承和发展了美国芝加哥学派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的传统,后者在对叙述形式的看法上与新批评可谓大同小异。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经典叙事学都是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这一大家族的成员。它们关注文学系统自身的特征或规律,将文学作品视为独立自足、自成一体的艺术品。形式主义文论相对于传统文论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在小说领域尤为明显。西方小说是从史诗——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传奇作为过渡——发展而来的。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诞生于17或18世纪,19世纪发展到高峰,20世纪以来又有不少新的试验和动向。尽管不少小说家十分注重小说创作艺术,但20世纪以前小说理论和批评集中关注作品的社会道德意义,倡导和采用的往往是印象式、传记式、历史式的批评方法,把小说简单地看成观察生活的镜子或窗口,忽略作品的形式结构。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人为法国作家福楼拜(1821-1880)和美国作家、评论家亨利·詹姆斯(1843-1916),他们将小说视为自律自足的艺术品,将注意力转向了小说的形式技巧。詹姆斯为其纽约版小说写的一系列序言阐述了他的美学原则,对小说批评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作为个人,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小说结构和技巧的研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这主要是因为俄国形式主义仅在20世纪初延续了10余年的时间(1915-1930),除了后来到布拉格工作,尔后又移居美国的雅克布森的个人影响外,其影响尚未扩展到西方便已偃旗息鼓。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代表性论著的法、英译本的问世,俄国形式主义方在西方产生了较大影响。而英美新批评主要关注的是诗歌,在小说批评理论领域起的作用不是太大。至于结构主义,虽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结构主义思潮直至20世纪60年代方在法国兴起。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迅速发展,对小说故事结构、叙述技巧的研究方在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就英美而言,叙事学在法国兴起之后得到了美国学界的热烈响应,经典叙事学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发展势头相当旺盛。这很可能是因为叙事学为美国批评传统与欧洲文论的对话与融合提供了理想的土壤。在相对保守的英国,由于文学研究界没有紧跟欧洲大陆的理论思潮,叙事学发展势头一直较为弱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