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仍是一个难以定论的复杂人物。在法兰克福学派中,他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对技术与文艺关系的认识上,他是改变了传统观念的人物;在有生之年,他声名不达;而身后,他又是一个难以归类的人物,因为诸多学派都认为他的思想对自己具有开先河的意义。本雅明就像他的充满了神秘气息的作品一样神秘。他曾被冠以哲学家、美学家、语言学家、神学家等诸多头衔,而本文则要研究他美学思想中的技术观,分析他在技术和文艺的关系方面的观点和见解。本雅明曾被称为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因为他对巴洛克风格的研究,对悲剧的研究,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别出机杼,洞开新境。更重要的是,面对技术发展造成的古典艺术走向终结、现代艺术走向支离,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巨变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本雅明努力从理论上予以把握、阐释,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可谓是现代思想的历险者。 本雅明的美学思想是丰富博大的,其中含有神学、科学、哲学、诗学的因素。其中,本雅明关于技术和文艺关系的美学思想,对人们新的美学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技术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讲故事的人》、《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论波德莱尔》等论著中。在这一系列论著中,通过分析、总结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实践,本雅明认为20世纪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的艺术活动、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作品价值由膜拜转为展示,对作品的接受由专注式变为休闲式等。总之,由于生产力飞速发展,科技愈益居于人类生活的中心,以叙事艺术为主、以静态美为特征、与手工劳动社会相适应的古典艺术走向终结,以动态美为特征、让人普遍困惑的现代艺术继之而起。由此,本雅明提出了描述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更替的艺术生产理论。以上述理论认识为基础,本雅明又特别对20世纪新崛起的电影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称电影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认为这种艺术是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而兴起的,它与戏剧和绘画不同,有独特的意义。它借助特有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现实的分割和再组合,展现了日常视觉所未察觉的东西,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世界。本雅明对技术基本上持欢迎态度,认为技术对文艺的发展在根本上是起正面、积极作用的,同时又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古典艺术作品“韵味”的消失感到由衷的惋惜。必须指出,本文所讲的技术,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人类改变与控制自然的物质技术外,还指它的更一般、更原始的定义,即技术是一种才能,其中也包括文艺创作的技巧、手法。此外,本文谈技术对文艺的影响,虽然也包含了一般艺术,但是主要谈的还是技术对文学的影响。在明确了研究目标和限定了所用概念后,我们先回顾一下在本雅明之前人们对技术和文学之间关系的见解。 在历史上,技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因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含有和技术有关的因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行为即是技术”。(注: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正因为技术和人类如此形影不离,所以关于技术起源的问题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就出现了,这就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神火就是技术的象征。 总体而言,在本雅明之前,人们在思考技术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多认为技术是妨碍文学良好发展的不利因素,因而对技术介入文学持否定态度。溯源于柏拉图的这一思想多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反对技术介入文艺,认为这样做有如下消极作用:第一,泯灭了个体、个性、创造性;第二,消除了人文主义、人伦、人性的因素;第三,使人丧失了独立思考,丧失了主体地位,沦为机械、物欲的附庸;第四,技术作为官僚统治的、层级分明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另一种思想则认为技术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人类的文化生活方面,这些发展包括:第一,技术发展为文艺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新的创作手段,产生了新的文艺形式;第二,技术发展为文艺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使文艺作品得以大量传播,扩大了其影响力;第三,技术发展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从而给文艺以不同的发展环境。 在本雅明之前,先贤们已从正反两方面对技术介入文学发表了意见,做出了解释。前人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无疑对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技术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借鉴、启发作用。下边我们就具体讨论本雅明在技术与文艺之间关系问题上的看法。 一、技术进步促进文艺发展 本雅明认为,有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技术手段,有什么样的可资表达的特定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艺术的物质载体、传播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应的文学艺术的体裁、样式。除了提供更为先进、快捷、高效的传播载体、方式,有利于文学艺术的传播、发展以外,技术发展还为受教育机会增多、公众素质普遍提高创造了条件。这样,一方面是增加了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更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能力从事文学创作。因而,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文学的变化,以历史的眼光看,技术进步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以故事、小说、新闻报道为例,本雅明深入论证了他的上述观点。本雅明认为故事讲述的是经验。经验是手工技术社会的根本性体验。手工技术本身主要就是经验的积累和传递。经验讲的是远方的故事,无论是遥远的他方还是古老的过去。在这种社会里,由于技术不发达,人们交往不多,人员流动有限,因而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故事文体发达的原因。因为故事文体适应那时缓慢、宁静的生活方式,同时当时纺纱织布一类的工作也使人们在安然工作的同时又能听别人讲故事,或自己讲故事给别人听,而不会影响工作。而到了工业社会,技术的发展使交通、通讯手段都变得极为便利,人员流动的量在增多,质也在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故事却被人冷落了,原因是人们已不太注重经验了。本雅明针对这种现象说,经验增多了,但人们一下子却无话可讲了,好像是人类的经验一下子变得贫乏了。实际上,是技术手段的先进使人们有可能自己亲身去经验,而不用再去听别人的经验了。再者,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人们无暇去静听娓娓道来的故事了。更重要的是,技术手段使媒体发达起来,新闻报道可以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人们更关注当下的、身边的事情,没有心思忆古思旧、悲春秋伤了。因而适应工业技术社会时代特点的小说应运而起,它借助现代印刷技术得以大量印行、传播,以其便捷的流通、丰富的内容等优势取代了故事的主流地位。